最近,勝利油田海上新服務基地交通碼頭獲得港口經營許可,正式投入使用,為深入開展“百日攻堅創效”行動奠定基礎。
新服務基地交通碼頭投用后,將大幅縮短海上交通航程、提高船舶運行時率。長期以來,勝利海上作業人員出海,均在東營港內港碼頭乘船,需繞過中國海油長約14.6公里的引橋及碼頭,按船舶航速10海里/小時計算,到達距離陸地12海里的中心三號平臺單程需要近2.5小時,而從新服務基地碼頭出發,僅僅需要1小時左右,單程可節省近1.5小時,而這一來一回,省下來的3到4個小時,將有效用在海上平臺的各項作業施工中。
眾所周知,對于海上油氣生產來說,有效的工作時間投入是至關重要的。勝利海上油田分為埕島油田和新北油田兩個主力油田,其中,主力油區埕島油田原油產量占到90%以上。建設之初,海上油田采用了“中心平臺+衛星平臺+陸岸終端”的生產運行模式,有著平臺數量多、分布分散的特點,這也讓船舶運行時率成為影響海上生產的重要因素之一。
每天,大約有10艘以上船舶在埕島海域井區作業,完成住人平臺生產用料補給、生活物料配送、干部員工倒班以及無人駐守平臺油水井管理等工作。“以前,一條船一天也就跑四五個平臺,現在可以跑到七八個,省下一條船就能省下將近萬元的費用。” 中石化文明建設標兵、勝利油田海洋采油廠安全工程師亢嘉穎說。
百日攻堅創效活動以來,通過統籌優化、船舶留守新碼頭出航等多種舉措,4月份,勝利海上累計實現交通船舶費用優化增效17萬元,而這些費用將有效投入到海上隱患治理、基礎提升等工作,在提速提效、優質高效的高質量發展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看得見的是效益增長,看不見的是效率提升。新碼頭應用提升了船舶靠泊率,讓有效高效的時間留在井區、留在平臺,海上攻堅創效成果顯著:4月11日,勝利海域埕島油田東斜坡評價井埕北830井自噴投產,獲日產179立方米工業油流且不含水,展現出勝利海域良好的勘探前景;4月19日,勝利海上累計產油突破6000萬噸大關,增儲增產增效陣地地位日益鞏固;海洋工程建設、油井作業措施、隱患專項治理等工作提速提效推進,較計劃施工工期提前近一成。
(王維東 李雪龍)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