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工廠、數字車間、產品智能化、云上平臺……凱泉集團有限公司將原有設備全部淘汰,投資1億元打造了全流程閉環管理的泵閥智能工廠,運營成本降低30%,生產周期縮短40%以上,2020年產能可實現翻番。
走進凱泉集團,記者看到智能化關節臂機器人正在進行自動化作業,該機器人通過自動CCD智能拍照識別零件,并迅速抓取零件,自動調取檢測程序,整個操作不僅準確度高,而且效率十分高,真正實現無人操作。
“我們擁有1臺意大利CEBR葉輪自動平衡機,關節臂機器人就是該設備的一個配套產品,該設備可以實現葉輪自動判定平衡參數,自動切削,切削后再次進行平衡檢測,達到標準要求為止?!眲P泉集團技術人員告訴記者,這是水泵非常關鍵的一個質量控制點,葉輪的平衡關系到整個水泵的安全運行狀態及使用壽命。
凱泉集團還擁有7臺DMG MORI臥式加工中心設備,可滿足年產20500臺150口徑以上泵體的加工需求,設備自動加工,人員參與度低,生產穩定,產品精度高,質量穩定。該設備可以實現泵體毛坯進去,零件成品出來,一道工序完成所有加工,很好保證了泵體各面的形位公差,并且可以做到一天內零件響應。
這些智能化設備在凱泉還有很多,該公司去年10月份從意大利進口用于葉輪與化工泵軸加工的雙主軸DMG MORI CLX550加工中心,避免了人工換裝,提高了效率與質量,4臺設備滿足了年產11萬件零件的需求。而2018年10月份正式上線運行的電泳涂裝流水線,實現了涂裝材料由原來的油漆升級為環保水性漆,原噴漆涂裝工藝原材料使用率60%,而電泳工藝原材料使用率高達93%,減少了對環境的污染,年產能可達26萬掛,完全滿足未來單級泵訂單增長的需求。
“面對產業升級,為推動工廠制造能力的高質量發展,滿足公司戰略發展需求,根據公司業務特點,凱泉集團開啟了以精益生產管理為目標的智能制造能力變革之路?!眲P泉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黃衛寧告訴記者,十幾年前凱泉就開始了企業信息化建設之路,一開始針對生產車間做了管理軟件,后來隨著企業發展,引進了ERP系統、銷售系統、供應鏈管理系統等,最后對整個設備進行改造,設備之間也實現了互聯互通,最終達到智能化改造的目的。
黃衛寧說,企業數字化改造是為了企業自身發展的需要,水泵或者閥門是小批量、離散式的一種生產方式,對生產管理的要求非常高,涉及到多方面基礎性設備。近年來,按照公司的戰略目標,持續不斷推動智能化改造,通過技改手段提升企業各方面競爭力。目前,占地面積63畝的凱泉集團有限公司年生產能力可達10萬臺,產值達5億元,下一步將繼續不斷完善提升智能化改造,進一步提升企業綜合實力。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