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天完成平臺搭建和設備安裝調試,半天完成試驗確定了陣列和氣壓,又利用不到一周配合地震隊完成近兩千炮氣槍生產。
4月8日,在山東省東營市利津水庫,勝利油田單家寺三維地震勘探項目工地,隨著氣槍震源的最后一聲轟鳴,地球物理公司物探隊員搭建的模塊化氣槍震源平臺完成了第二次上岸激發服務,填補了水庫物探資料缺口。
物探施工猶如繡花針繡花,各個采集點精準到位才能獲取高品質的地震資料。近年來,隨著油公司對地震資料需求的不斷精細,內陸湖泊、水庫勘探成了物探隊員的心病。“這些區域水深域廣,無法打井下藥。”地球物理公司勝利分公司SGC2106隊隊長雷云剛說,常規的激發方式根本派不上用場。
能否讓氣槍震源船這個“水鴨子”上岸進水庫呢?填補內陸水域物探資料缺口,高質量服務油田高效勘探、效益開發,勝利分公司技術人員將目光瞄準了綠色無污染的灘海特種勘探裝備。
駕駛艙、發電機組、空壓機組、氣槍系統等等,一船的設備轉移上岸。勝利分公司灘海設備隊機動員丁政說,要容易拆裝、方便運輸,更要安全可靠,挑戰很大。
實現“水鴨子”上岸,灘海設備隊經過多輪次與船舶建設單位討論分析,采取分體設計、模塊化集裝的思路,打造出了面積40多平方米的氣槍震源平臺。為了確保設備能快速裝卸,他們直接采用兩臺聯動的機動橡皮艇發動機做動力。
“氣槍放炮震動較大。”“設備晃動比較厲害。”首次激發服務,既是生產,更是難得的優化機會,在新疆屯一井三維地震勘探項目泉溝水庫激發中,丁政和隊員詳細記錄著設備的具體使用狀況,一項項篩查問題、會診癥結。
經過生產實踐,他們又給關鍵設備和箱體加裝了減震墊,為精密儀器增加了減震彈簧,給氣槍系統增加了龍骨強度,進一步提升平臺的使用效果。
單家寺項目一上手,確保老區塊取得新突破,面對利津水庫這個骨頭,承擔施工的SGC2106隊立即想到了氣槍震源平臺。“這里是飲用水庫,環保要求高。”雷云剛說,“水鴨子”上岸,補齊了缺口,實現了物探資料精準、無縫連片,有力保障了項目整體資料品質。
(孫剛剛 趙斌)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