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理論、創新認識、創新技術,持續加強風險勘探工作,夯實油氣田發展資源基礎。”近日,西南石油局、西南油氣分公司、西南石油工程公司聯合開展百日攻堅創效行動,進一步加大風險勘探力度,系統梳理風險目標,深化川北閬中燈影組、永川探區燈影組、閬中侏羅系頁巖油氣等風險目標評價,確保二季度提交3口風險探井建議。
風險勘探猶如“賭玉”,既需要冒險精神,又需要科學精神和專業眼光。四川盆地寒武系拉張槽東側超深層海相領域是油氣勘探的一塊“凈土”,新層系、新領域,地下8400多米,地溫高達180攝氏度左右,勘探難度、工程難度可想而知。通過地層對比、解釋,深化巖相古地理研究,西南石油局油氣勘探科研人員堅信這里具備油氣成藏條件。
2016年12月,經過反復論證,當時的亞洲第一深井——部署在四川盆地閬中地區的川深1井開鉆,探索震旦系燈影組巖溶儲層含氣性,兼探寒武系龍王廟組。2018年6月鉆至井深8420米完鉆,在燈影組頂部鉆遇將近75米氣層,在龍王廟組、仙女洞組及燈影組等多層系獲得油氣顯示,茅口組獲得5.73萬立方米/天的工業氣流,展示了四川盆地超深層海相天然氣勘探的巨大潛力。
“風險勘探的終極目標是實現戰略價值,資源規模是硬杠杠!”勘探開發研究院勘探二所副所長董霞向記者介紹道:“多年來,我們緊盯川西、川東北、川南等多區塊,在二疊系、寒武系、震旦系反復尋覓,四川盆地寒武系拉張槽始終是我們心里的一塊 ‘翡翠’。”
百日攻堅創效行動開展以來,通過對烴源、儲層、蓋層等油氣成藏條件分析,優選源儲配置,加強地震資料解釋,攻關圈閉識別技術,計算出四川盆地超深層海相領域資源量巨大,規模增儲戰略意義重大。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風險探井部署就是尋找資源陣地接替踏出的第一步。”西南石油局勘探管理部副經理吳清杰用手指在“閬中-元壩地區燈四段巖性圈閉分布圖”上重重地點了點。
目前,油氣勘探科研人員正在加緊研究,通過對磨溪地區燈影組高產井的特征分析,深化儲層預測,精細地質刻畫,川深2井、永川1井等井位即將揭開面紗,準備參加中石化第二批風險井位論證,用“硬核”研究跑出風險勘探“加速度”,當好四川盆地天然氣勘探開發 “主力軍”。
(薛婧 郭偉 謝潔)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