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初,天津石化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裝置檢修改造即將拉開帷幕,然而受疫情影響,盡管供貨商已經復工,但十幾個億的物資到貨卻比計劃往后推遲了幾個月。檢修改造的時間不能改,物資還要必須保證所需,怎么辦?
“我們是系統內唯一一家疫情期間不推遲檢修改造時間的單位。特殊時期,我們只能采取一些超常規采購措施,確保大修物資按時到達,在‘百日攻堅創效’行動中,打贏檢修改造這一仗。”天津石化副總經理魏冬說。
促供應商接力生產“跑起來”
“肖總,拜托了,雖然仍在疫情期間,但天津石化檢修時間沒變,進度就卡在二套常減壓塔的制造上,主要節點還是C-102塔的內件。”4月2日,天津石化物資裝備部設備采購室副主任蔡曉春給湖北某生產商負責人發出告急短信。
蔡曉春負責天津石化靜設備檢修改造所需物資采購。疫情發生以來,他每天只能通過發郵件、打電話及微信保供群同供應商聯系催貨。
靜設備多為特大設備,計劃變更多,催貨壓力大。目前,他最棘手的是煉油項目中的250萬噸二號常減壓擴容改造所需物資,最關鍵的設備C-102常壓塔、C-103常壓汽提塔和C-201脫C4塔的制造和內件到貨情況。
承接三塔建造的是天津津濱公司和湖北某公司。津濱公司負責制造塔身,湖北公司承接塔的內件制造。由于塔身是分段制造,在拼裝前需先安裝好塔內件,一旦湖北的塔內件不到位,塔身就無法拼裝,從而影響塔的制造進度,可湖北廠家因疫情嚴重一時開不了工。
時間不等人,怎么辦?急得蔡曉春像熱鍋上的螞蟻。能不能先轉給已開工的廠家?他的這個想法讓湖北廠家犯了難,因為需要提供設計圖紙涉及核心機密,有哪家企業肯呢?經過反復溝通,湖北廠家還是被天津石化工作人員的誠心打動了,同意以天津石化檢修需要為重。幾經努力尋找,蔡曉春他們終于在無錫找到一家已經復工且具備資質的生產廠家。就這樣,湖北廠家將第一批塔內件的生產任務連同圖紙一并轉給無錫廠家,委托他們生產。3月14日,第一批塔內件按時交貨。這邊的津濱公司及時將這些塔內件安裝到塔內,按計劃沒耽誤一天。
3月23日,湖北的這家制造商開始復工復產,他們星夜趕制第二批塔內件。3月27日,C-103常壓汽提塔和C-201脫C4塔的內件全部交貨。就差C-102常壓塔的內件了,這就出現了文開頭蔡曉春給湖北致信催貨的一幕。對方保證,將分兩批在4月15日前交貨。可蔡曉春還是誠懇地希望廠家能再提前幾天,哪怕提前一天也好,那樣就可以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后續的施工單位。
幫供應商排產“快起來”
黃偉負責大修項目建設物資采購計劃的跟蹤管理。可計劃總趕不上變化,疫情幾乎把他之前制定的到貨計劃全打亂了,他只得重新排新的計劃。
在他的電腦里,有一張隨時都在滾動變化的物資到貨進度表。他把物資分為A、B、C三檔,其中A是最著急卻又到不了的物資,是重中之重。這三檔不是一程不變的。例如,他起初把由江蘇某廠商制造的2套余熱回收系統歸在A擋,原計劃是6月20日交貨。他們積極進行對接跟進,當得知廠商復工率逐漸由40%升到80%后,他們連夜和廠商再次協商排產計劃,根據現場需求,排產到人甚至到每個人的工時,最后敲定5月底交貨,比計劃整整提前了20天,而該項采購自然就降到了B檔。
動態分級管理,讓黃偉他們對物資催交催運心里有了譜。“最難的是用于空冷器配套的3臺大風機了,由于是在武漢建造的,所以比計劃進度將至少推遲一個半月。武漢商家剛一復工,我們就天天溝通排產計劃,爭取和廠家一起努力,把耽誤的時間搶回來。”黃偉說。
幫供應商找供應商“動起來”
“他們都說我們是黃世仁,一天到晚地催,都快要把廠家給逼瘋了。”設備科主辦趙薇打趣地說。
天津石化物資裝備部設備科通用組有9人,大修所需的閥門、法蘭、管件、螺栓、墊片、消防設備等都由他們負責與廠家訂貨購買,所擔負的計劃條數占整個大修物資計劃量的60%。
3月份供貨廠家陸續復工后,針對北方廠家復工較快南方廠家復工較慢等情況,他們重新制訂計劃,積極與廠家溝通聯系、催交催運。
此次檢修所用的165個密閉重整DN150不銹鋼管件是由杭州某廠家供貨。但是,盡管他們開工了,但給他們供應不銹鋼原材料的廠家卻還沒有復工,只能干著急。
通用組的人員得知這一情況后,立刻利用中石化物資供應平臺聯系到能提供所需原材料的河北省某供貨商,快速解決了這一難題,確保了正常生產。
到貨后,因疫情原因廠家來不了人,他們就干起了廠家的活,和儲運人員一同收驗貨,經常干到晚上十點多。設備主任師馬麗和丈夫都是中石化員工,忙起來只能把生病的孩子送奶奶家。57歲的潘慶人是組里年歲最大的男同志。這些天送貨的多了,他每天辦公室和庫房兩頭跑,要是趕上吃飯點還沒卸完貨,他自己掏腰包從食堂買飯給送貨的人。截至4月6日,在設備科通用組全體人員的努力下,大修所需各類通用物資已全部到貨。
(柴潤金 劉建華 丁東茂)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