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油網消息(記者宋鵬 通訊員胡佳俊)新疆油田應急搶險救援中心在恢復油井生產施工中始終以安全環保、快速有效為目標,截至4月15日,利用連續油管特色技術完井122口,鉆塞達93級,其規模化應用成為油田區塊快速推動產能建設的有效途徑,也為推進特殊井作業降本增效提供了有力技術支撐。
連續油管作業是一項國內外油田油氣勘探開發領域內廣泛應用的工藝技術。新疆油田自2009年起進行連續油管設備配套及技術研發,累計自主形成工藝24項,研發井下工具38種346套。服務油氣勘探開發現場輻射至新疆油田、塔里木油田,最大作業井深達8000米,從儲層改造、修井到增產作業方面得到成熟應用,對于簡化施工、提質增效和安全環保具有重要意義。
據了解,因該技術安全、高效、環保的特質,在奪取疫情防控階段性勝利后的全面復工復產中,發揮著增儲上產、應急保駕的突出效能,不斷在新疆油田大力推廣應用。
隨著勘探開發的不斷深入,油田生產中油管結垢、結蠟、儲層出砂等問題日益增多,在風城、百口泉油區原油生產區塊的10口井因井筒砂堵、結垢而患上“氣管炎”。該中心針對油田生產需求,運用連續管快速作業工藝中的射流解堵、氮氣泡沫沖砂等“主打”技術開展作業,發揮連續油管機械化、自動化和帶壓環保作業的優勢,在減少壓井費用和對地層的污染,更好地保護油藏儲能的同時,將施工周期縮短至原來的1/3,保證了油井建產時間。
應急搶險救援中心形成的連續油管配套技術僅用一個月的時間就在瑪湖區塊實施鉆磨通井+傳壓射孔工藝22井次,規模效應不斷激發創效潛力,達到一天一口井的作業進度,較常規作業縮短施工時間5天以上,為即將開展的水平井大型壓裂施工贏得寶貴的時間。
近年來,應急搶險救援中心的多種自主研發裝置產品,在集團公司連續管作業技術專項推介會中精彩亮相,向各油田區塊全面推廣,打造出新疆油田連續油管品牌。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