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為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保護生態環境,保障人體健康,提高生態環境管理水平,規范生態環境監測工作,生態環境部制定了《水質 滅菌指示微生物(枯草芽孢桿菌黑色變種)的鑒定 生物學檢測法》。目前,標準編制單位已完成征求意見稿。按照《國家環境保護標準制修訂工作管理規定》(國環規科技〔2017〕1號)要求,現面向全社會公開征求意見,請業內人士認真研究并提出書面意見,于2020年4月30日前通過信函或電子郵件的方式將意見反饋至生態環境部,逾期未反饋的按無意見處理。
據了解,枯草芽孢桿菌黑色變種由美國的 Elizabeth 最先分離得到,因其在含酪氨酸的培養基上產棕黑色素而得名,其作為枯草芽孢桿菌亞種,本身不具有危害性,因能產生對熱、紫外線、電離輻射和某些化學物質很強抗性的芽孢,可以作為消毒劑檢測及滅菌質量控制方面的質量控制標準菌株進行應用。此外,枯草芽孢桿菌黑色變種也可作為炭疽桿菌的非致病性替代物,用于軍事等方面研究;用于生產生物表面活性劑,在環境保護、有機物質處理和油回收等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用于芽孢形成、萌發、耐熱機理等研究領域。因此,制定上述新標準對水環境衛生安全的監測和評價具有重要意義。
《水質 滅菌指示微生物(枯草芽孢桿菌黑色變種)的鑒定 生物學檢測法》規定了鑒定水中滅菌指示微生物的生物學檢測方法,適用于經滅菌處置的廢水中指示微生物(枯草芽孢桿菌黑色變種)的鑒定。標準的主要內容框架包括:適用范圍、規范性引用文件、術語和定義、方法原理、干擾和消除、試劑和材料、儀器和設備、樣品、分析步驟、結果與報告、特異性和穩定性、質量保證和質量控制、廢物處理等。
生物學檢測法的方法原理為:滅菌處置后的廢水通過孔徑為0.45μm 的濾膜過濾,細菌和芽孢被截留在濾膜上,然后將濾膜置于酪氨酸選擇性培養基上,37℃培養72 h~96h,枯草芽孢桿菌黑色變種產生的酪氨酸酶可分解利用酪氨酸形成黑色素,產生黑色的特征菌落。對特征菌落進行染色鏡檢和生化試驗做進一步鑒定,枯草芽孢桿菌黑色變種為革蘭氏陽性芽孢桿菌,營養細胞呈桿狀,單個或呈短鏈狀排列,芽孢橢圓形,中生,不膨大,能利用甘油、甘露糖,還原硝酸鹽,水解淀粉,不能利用苦杏仁苷、甘露醇。根據結果報告檢出或未檢出枯草芽孢桿菌黑色變種。
在檢測過程中,需要的試劑和材料包括酪氨酸瓊脂培養基、營養瓊脂培養基、淀粉培養基、硝酸鹽培養基、甘油復紅肉湯培養基、甘露糖生化培養基、甘露醇生化培養基、苦杏仁苷生化培養基、革蘭氏染色液、芽孢染色液、硫代硫酸鈉、乙二胺四乙酸二鈉、硫代硫酸鈉溶液、無菌濾膜、無菌水等。實驗用的儀器和設備包括采樣瓶、恒溫培養箱、高壓蒸汽滅菌器、pH 計、顯微鏡、分析天平、培養皿、過濾裝置、移液管、三角瓶、酒精燈以及無菌室或超凈工作臺、生物安全柜等無菌操作設備。
在樣品采集方面,標準指出,如果采集的是含有活性氯的樣品,需在采樣瓶滅菌前加入硫代硫酸鈉溶液,以除去活性氯對細菌的抑制作用(每125 ml 容積加入 0.1 ml 的硫代硫酸鈉溶液);如果采集的是重金屬離子含量較高的樣品,則在采樣瓶滅菌前加入乙二胺四乙酸二鈉溶液,以消除干擾(每125 ml容積加入0.3 ml 的乙二胺四乙酸二鈉溶液)。在樣品保存方面,標準明確,采樣后應在2h內檢測,否則,應10℃以下冷藏但不得超過6h。實驗室接樣后,不能立即開展檢測的,將樣品于4℃以下冷藏并在2h內檢測。
值得注意的是,在檢測過程中,工作人員操作時應按要求佩戴防護器具,做好無菌防護;實驗室操作需在無菌操作設備內進行,避免吸入呼吸道或接觸皮膚和衣物。
更多詳情請點擊以下附件:
《水質 滅菌指示微生物(枯草芽孢桿菌黑色變種)的鑒定 生物學檢測法》(征求意見稿)相關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