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烯裂解產生的燃料油,目前深加工技術手段有限,我們通過技術攻關,轉化為加熱爐的燃料,頂替出高價的天燃氣和液化氣,資源轉化再利用成效顯著。”福建聯合石化職工創新工作室吳良江介紹,由該公司生產團隊、能源組和職工創新工作室共同開展加熱爐多燒燃料油技術攻關,為打好百日攻堅創效行動攻堅戰做出積極的表率。
加熱爐是煉油的能耗大戶,想要實現節能降耗,降低加熱爐的燃料成本是重中之重。2月底,福建聯合石化大常減壓加熱爐推動多燒油工作,以精細化管理為指導,積極開展攻關工作。他們深入分析探討燒油情況,制定一系列的優化措施及標準,確定以油汽差壓合理性控制、長明燈燃燒情況為攻關方向。
在燃燒器管理方面,大常減壓裝置建立燃燒器臺賬,對各個燃燒器進一步精細化操作,以班組為單位,對燃燒器燃燒情況進行檢查、登記,保持工作的連續性,以便更好地開展燒嘴噴頭堵塞清理以及后續的投用工作。
觀察火焰,判斷燃燒狀態是否良好,這是節能的關鍵所在。同時也是確保加熱爐安全平穩運行,避免發生黑煙、漏油著火等安全事件的根本。中控操作人員加強對氧含量、負壓的監控與調節,現場人員加強燃料油流程、壓力的檢查,通過風門的微小調節、各燃燒器的燃料分配、油氣比、定期進行加熱爐爐管壁的吹灰工作,在“嚴、細、實、恒”上下功夫,實現工藝溫度、爐管傳熱系數、火焰形狀、火焰穩定性等符合標準。
目前,公司乙烯裝置運行多臺重油爐,燃料油產量增加較多、價格便宜,如果能全部轉化為公司工藝加熱爐和鍋爐燃料,燃料油的經濟性將會大大提高。考慮到此前大常減壓裝置多燒燃料油工作初見成效。
他們專門召開專題討論會,在煉油一、芳烴業務團隊共六臺燒油加熱爐中進一步推動多燒燃料油、少燒氣工作,盡量做到自產燃料全部自己消耗,減少高價燃料的使用量,多舉措并舉進一步提高資源利用率,為企業創造效益。
截至3月27日,大常減壓裝置2臺加熱爐燒油量由此前的平均1.7噸/時,到3月份平均值4.6噸/時,以減少高價天然氣和液化氣的使用量,每月可為公司節約能源費用約450萬元,節能降耗成效顯著。
(肖萬元)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