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金陵石化生產指揮中心,總調度長劉軼一邊看著控制平臺大屏,一邊思考生產流程和物料平衡。該公司利用信息化系統結合國際油價變化、原油到港與輸送信息,對企業原油加工量、原油庫存及油種結構及時優化調整。
今年以來,該公司緊緊扣住企業降本增效目標,尤其是按照“百日攻堅創效”要求,列出管理信息系統應用重點項目47個,推進企業信息化在生產經營全流程的滲透,讓企業降本增效措施擲地有聲。
油價分析與遠期效益測算系統“先算后干”
3月25日,落實“百日攻堅創效”措施的銷售優化小組利用油價分析模型,對瀝青和石油焦價格變化趨勢進行跟蹤對比,測算出目前生產石油焦比瀝青效益好。由此,該公司根據測算結果提前制訂瀝青和石油焦生產方案,調整產品結構,3號焦化裝置按照石油焦方案滿負荷生產,減少瀝青產出。
不僅如此,該公司根據國際油價動態建立了價格預測模型,集成了8類40多種原油和產品價格行情數據,監控并預測產品價格,經過測算尋求最優生產方案,做到“先算后干”。同時,構建遠期效益測算模型,預測定價體系與國際接軌后企業的盈利能力,從而調整生產結構,多生產高附加值產品,實現產品效益最大化。
去年以來,該公司通過油價分析與遠期效益測算系統,對產品價格變化趨勢進行監控預測,及時調整產成品銷售策略,企業降低成本達2000多萬元。
運行部智能管控平臺“生產全管”
3月26日9點,忙碌中的該公司煉油一部值班長李奇,收到生產管控平臺自動發出的短信:“3號常減壓裝置分子篩料干點低于優化指標范圍,盡快檢查處置。”他第一時間走進控制室,觀看運行部生產管控平臺大屏上的裝置指標,分析分子篩料干點的走勢,以運行部名義給裝置主操下達指令,要求依據優化指標迅速調整操作,不一會指標回歸到“百日攻堅創效”增產分子篩料方案允許范圍。
這是該公司建立的首個運行部級智能生產管控平臺,全方位、全過程監控運行部內各運行裝置的工藝流程、平穩生產率、機組運行狀態、環保管控等信息,并實施分級應急管理響應機制,及時處理生產異常。
目前,該公司煉油一部利用生產管控平臺,全面監控15套裝置工藝平穩率、7個關鍵工藝流程、23臺A類機組運行狀態、9臺加熱爐熱效率、17個環保監控點及施工作業等信息,對各裝置748個參數進行實時監控報警。
公司和運行部兩級一體化生產管控平臺,為公司和運行部生產經營、安全環保、應急指揮提供了可視化、智能化的支撐,裝置運行更高效、更安全。
去年以來,該公司利用這個管控平臺,通過及時處理生產異常,優化生產方案,累計增效350余萬元。
原油全流程管理系統“節時降費”
3月25日,該公司負責原油運輸的時錦龍收到預警短信:存放在浙江某公司罐區的原油中轉運輸沒有完成進度,即將產生超儲費。時錦龍立即聯系船運公司增加了船次,最終在儲運超期前2天將這批原油全部拖運進廠,避免了超儲費的產生。
這是該公司原油全流程管理系統的一項應用功能,原油倉儲超期、船舶滯期等會產生費用,這本來是石化企業常見的現象。該公司“百日攻堅創效”行動把滯期費用作為降本增效的重點措施,在原油全流程管理系統中設定進度監控指標,超期儲運自動報警,從而督促管理部門及時跟蹤處理,達到了減少原油成本的目的。
不僅如此,該公司運用原油全流程管理系統,緊盯原油基準價等國際行情變化,實時跟蹤采購、裝卸、運輸、收倉、結算等環節,每個個環節的怠慢都會導致系統自動報警,提高了原油進廠的效率。為了減少船舶港口滯留期,生產部門提前將油輪到港信息、一般貿易出口信息短信告知儲運人員,提前安排碼頭做好作業準備。該公司貿易管理人員針對今年成品油出口數量大大增加的情況,及時溝通協調海事和港口單位,實現了及時裝船,減少了滯期費、超儲費、運輸損耗,有效降低了儲運方面的生產成本。
去年一年,該公司通過原油全流程管理系統,及時協調各崗位作業,減少滯期時間800多小時,降低超儲費400萬元。
(竇豆 陳平軒 吳錚)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