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健
在美軍駐伊拉克基地遭到伊朗攻擊后,特朗普當地時間2020年1月8日上午在講話中表示:我們現在是世界第一大石油和天然氣生產國。我們的能源是獨立的,我們不需要中東石油。美國在2019年超越沙特、俄羅斯成為世界第一大油氣生產國,是全球能源行業(yè)的重大事件,一舉改變了全球石油市場格局。
美國石油產量在近些年來的快速上升,得益于頁巖油氣革命。自2011年以來,美國頁巖油行業(yè)得到蓬勃發(fā)展,頁巖油產量迅速提升。截至2019年12月,美國二疊紀盆地、巴肯、鷹灘等七大產區(qū)頁巖油產量已突破900萬桶/天,在原油總產量中比重達到70%。根據最新數據,目前美國國內原油產量達到1290萬桶/天,為歷史最高水平。
隨著美國本土輕質原油產量的持續(xù)增加以及鐵路和管道運輸設施的不斷完善,大量輕質低硫原油流向墨西哥灣沿岸煉廠,從而導致美國低硫原油進口量大幅下滑。美國本土煉廠煉油工藝較為復雜,以加工重質原油為主。但近些年美國本土煉廠也在逐步提高輕質原油加工比重。不過,與產出增量相比,美國市場輕質原油仍然出現嚴重的供應過剩現象,由此推動美國原油出口量的大幅增加。
2015年底,美國解除了上世紀70年代以來實行的原油出口禁令,原油出口量逐年遞增。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12月底,美國原油出口量達到446.2萬桶/天,創(chuàng)歷史新高。
隨著美國原油產量及出口量的持續(xù)攀升,沙特和俄羅斯等傳統(tǒng)產油大國的市場份額受到持續(xù)擠壓,尤其是多年來主導全球石油市場的歐佩克受到很大沖擊。2017年以來,沙特、俄羅斯等產油國實施聯(lián)合減產政策,導致原油產量受到壓制,歐佩克的市場份額進一步受到擠壓。根據BP全球能源統(tǒng)計年鑒數據,截至2018年,歐佩克原油產量為3933.8萬桶/天,在全球總產量中占比為42%,連續(xù)第二年下滑。隨著2019年歐佩克進一步減產,歐佩克原油產量在全球中的占比將進一步下滑。
從原油產量對比來看,美國、俄羅斯和沙特是當下全球前三大產油國,但由于近些年減產政策的影響,沙特和俄羅斯原油產量整體受到限制。與沙特相比,俄羅斯減產配額相對較小,原油產量大體保持穩(wěn)定。而美國頁巖油生產并不受減產條件約束,在鉆井效率穩(wěn)步提升以及新鉆油井數量穩(wěn)步增加的推動下,2019年,美國先后超越沙特和俄羅斯,晉升為全球最大產油國。美國原油產量的突飛猛進,使得全球原油市場供應格局由此前的歐佩克一家獨大,逐步形成美國、俄羅斯和沙特的“三足鼎立”的格局。由于近幾年全球原油需求增速逐年下滑,導致原油長期呈現供應過剩狀態(tài),而頁巖油產量逐年攀升,歐佩克逐步成為供應端的被動調解者。
與此同時,巴西、挪威等國近期也有諸多原油項目陸續(xù)投產,同樣在侵蝕歐佩克減產所讓出的市場份額。2019年11月,巴西將其海上4個鹽下層石油區(qū)塊進行公開拍賣,這是其歷史上最大的一次近海鹽下層石油區(qū)塊拍賣。巴西政府希望通過鹽下層石油產能的提升,在2030年前將巴西本土石油產量從日均300萬桶提升至700萬桶。挪威2019年10月投產的Johan Sverdrup油田在2020年產量有望持續(xù)增加,預計在2020年中達到45萬桶/日。
隨著美國頁巖油的強勢崛起,全球原油市場供應格局多點開花,北美、歐洲、中東、非洲和南美,均是全球主要的原油出口地區(qū)。而相比之下,全球原油需求增長則愈發(fā)集中。近些年歐洲地區(qū)原油需求增速進入瓶頸期,北美地區(qū)原油需求保持低增速態(tài)勢,全球原油需求重心逐步轉移至以中印為主的亞太地區(qū)。所以,當下全球原油市場呈現“供應多極化、需求中心化”的演變態(tài)勢,全球原油買方市場加速形成,亞太地區(qū)尤其是中國在全球原油市場的地位日益突出。
標簽:頁巖油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