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航天技術打造中國高端閥門
——記2019年航天貢獻獎獲得者許長華
自2014年下半年擔任遠征公司特種閥事業部第一責任人以來,許長華憑借扎實的專業技術和出色的感召力,團結帶領特閥這支年輕團隊,聚焦特種閥門主業,實現銷售收入年均超過50%的快速增長,近5年累計達到3.5億元,成為遠征公司的支柱產業。這是許長華十余年來在特種閥門技術領域不斷攻關的最好回報。
堅守初心:板凳甘坐十年冷
出生于80年代的許長華,一直是一個樂觀積極向上的人,更是一個不斷努力奮斗的人。2005年入職以來,許長華表現出對閥門研制工作的濃厚興趣和韌勁拼勁,在辦公室、在生產試驗現場,到處都有他的身影。不會就問,不懂就查,不放過一個問題,從最基本的材料、熱處理、無損檢測等開始,深入研究三維軟件,主動完成了三維軟件的部分二次開發,提高了工作效率。從大量繪圖到可以獨立設計,再到每一次動手安裝自己設計的閥門,從高溫到低溫,從電磁閥到截止閥,從旋塞閥到調節球閥......十多年光陰許長華傳承了航天人的拼搏奮斗精神,實現了從新員工到技術骨干、技術帶頭人、團隊領導人的華麗轉身,用奮斗的青春實現自己航天報國的理想。
接過師傅手里“還尚在青春期”的旋塞閥,許長華與同事們一起推動產品的改進升級和系列化完善,在浮躁的大環境中,他們堅守初心,甘于坐“冷板凳”,在用戶的一次次“閉門羹”中不斷完善產品,終于在長輸管線雙關斷旋塞閥、調節球閥、減壓調節閥、水擊泄壓閥、型號試驗系統用高壓大流量薄膜減壓閥、高壓氧氣閥等特種閥門的研制及產業化發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得到了用戶的一致好評和肯定,這極大地增加了許長華的信心,促使他不斷追求創新。
攻克難關:突破多項關鍵技術并實現產業化發展
這些扎實的技術功底為他的再一次擔當奠定了基礎。在航天科技集團大力發展航天技術應用產業決策的背景下,特種閥門成為其中一個重要方向。許長華坦言,作為第一責任人,面對80、90后的年輕團隊,面對一沒產品、二沒市場的狀況,面對職工的不穩定情緒,他深感壓力和責任共存,不敢有絲毫的懈怠。
如何穩定、調動員工積極性?充分發揮特種閥門技術優勢,實現產業化發展,形成自己的品牌,成為他上任后的第一件大事。在上級單位和公司領導的支持下,他和團隊成員一起,將業務分為輸油閥項目和航天配套項目。在確保航天配套項目穩定快速增長的基礎上,他把主要精力用在輸油閥5種關鍵閥門、40余種規格的研制上。“沒有領導架子,一起攻克技術難關,競標會上以技贏人”是職工對他的一致評價。作為一把手,除了沉下心和員工一起攻克各種技術難題,他深深知道自己肩上的領導責任——形成領域的“無敵產品”,贏得客戶的“芳心”才是他的主要任務。
“不僅要高質量提供用戶產品,更要挖掘用戶潛在需求,提供管用、好用的產品。”輸油閥研制期間,他就預設了如此高的標準。然而,研制、生產過程中不斷顯現的難題,著實讓他與自己的團隊吃盡了苦頭。一次,旋塞閥在即將交付用戶時,打壓試驗時突然泄漏,看著離交付期限只剩一天的產品,他心急如焚,他與設計人員一起攻關,通宵達旦!終于難關被一道道攻破,時間被一分分搶回!第二天下午四點半,凝聚著整個團隊心血的合格產品終于裝上車,緊急出廠駛向客戶現場。一場持續了30小時的攻堅戰順利結束。此時,一身疲憊的許長華才放心回家,酣然入睡。
許長華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不怕難,就怕不難”,只有解決了客戶最頭痛的問題,才能贏得用戶的芳心。經過他與同事們的努力,輸油閥項目重點解決了旋塞閥的操作器結構設計、旋塞結構優化、耐火結構優化、平衡式主閥結構優化、滑片橡膠密封成型技術優化等,并形成了旋塞閥、調節閥等產品的系列化,突破了多項關鍵技術,取得三項發明專利,打破了國外產品的技術壟斷和技術封鎖,成功替代進口,應用于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中航油,先后獲得陜西國防科技進步一等獎、中石化科技進步三等獎2項、航天六院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等獎項。短短不到5年時間,使遠征公司成為國內油品儲運板塊的重要供應商。
創新驅動:機電一體化融合助力公司高質量發展
2018年底,已走上公司總經理崗位的許長華,面對新的挑戰,他深感責任更加重大,在繼續精耕特種閥門技術和市場的雙刃劍中,他把目光瞄向了智能裝備的新領域—機電一體化設備的新發展方向。他積極組織力量,充分發揮公司機械和測控兩大核心技術優勢,組織完成了智能泵控式電液執行器的研制,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打破國外技術壟斷,成功應用于成品油管道,該項目目前正在進行系列化研制,將成為公司新的經濟發展增長點。同時,他還積極組織了長輸管道用智能光學界面分析裝置、質量流量計等高端測試儀的研制,為公司產業化升級和高質量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此外,他還擔起了公司改革管理的重任:業務重組、產能擴大、提質增效、防范風險、信息化建設、人才紅利、打造企業文化.....不斷地化蛹成蝶,讓遠征公司航天技術應用產業發展,邁上了新的臺階!
文、圖\劉軍利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