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長江大保護理念全面深入人心,船舶大氣污染尤其是船舶尾氣排放日益受到公眾和社會的關注。長江江蘇段作為船舶排放控制區海船進入應使用硫含量小于0.5%的低硫燃油。但因水上客觀條件的限制,傳統執法模式難以對船舶航行過程中是否使用低硫油進行有效監控。
為此,泰州海事局先行先試,率先在江蘇引入國際領先的船舶尾氣移動遙感技術,在海巡艇上安裝監測系統,實時跟蹤監測到港和航行船舶的尾氣排放情況,通過高科技手段對違規船舶實施精準比對篩選。
據悉,船舶尾氣監測系統是基于嗅探法的船舶大氣排放遙測技術,在航道附近安裝空氣質量連續監測系統(至少包含CO2、SO2、NOx分析儀),一旦船舶經過且尾氣擴散至監測點位,系統就能夠監測到污染物濃度先上升后下降的信號。根據物料平衡原理(尾氣中各污染物濃度的比值與燃油中對應各元素的比例一致),可以用濃度變化信號反推燃油硫含量和單位燃油的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的排放情況,監測船舶尾氣排放的指標數據,達到不登船監測的目的,提前篩選出嫌疑目標,讓船舶大氣污染防治檢查更具針對性。
海事執法人員根據船舶尾氣監測系統獲取的數據,鎖定登船目標,靠港后使用船用燃油快速檢測儀再次篩選涉嫌違法船舶,數據送實驗室最終檢測出具鑒定報告。該系統的安裝使用,實現了海事在船舶大氣污染執法檢查中“遙測初篩-登船粗篩-化驗精篩”的三級遞進的船舶大氣監測模式。
目前,在國內除江蘇外,上海、深圳和重慶也啟用了船舶尾氣移動遙感監測系統,在防治船舶污染工作中發揮了積極作用。泰州海事局在全省首家采用船舶尾氣移動遙感監測系統,表明了該局致力保護長江母親河的信心和決心。
泰州海事局副局長丁波表示,下一步,泰州海事局將繼續做好船舶尾氣移動遙感監測系統的調試,并以此為契機,提升海事科技監管能力,為打贏藍天保衛戰和“江河碧空”藍天保衛四號行動作出應有貢獻,用實際行動守護好一江春水。
(資料來源:信息時報,中國水運網,泰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