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多個城市開始對城市井蓋設備進行統一的智能化管理。在這種背景下,帶有諸如加速度傳感器、溫濕度傳感器等多種傳感器技術的物聯網智能井蓋應運而生。未來,還將有更多智能井蓋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中。下面,就請各位一起來看看近期國內城市智慧井蓋智能化改造的兩個具體案例。
智能井蓋,資料圖
天津:帶加速度傳感器的智能井蓋實現自動報警
日前,國網天津濱海供電公司能源大數據中心的監控大屏上彈出一條告警信息。工作人員調用安裝在報警工井附近的智能攝像頭查看現場視頻,發現有不明人員正在暴力開啟工井井蓋,于是馬上與附近的電纜運維人員取得聯系。運維人員隨即趕到現場,對井蓋進行復原,及時消除了安全隱患。
據了解,試點安裝的智能工井具有非授權開啟報警功能,內置加速度傳感器,當井蓋在未授權情況下傾斜、振動超過此閾值時就會產生報警,將異常信息反饋至能源大數據中心。同時,井蓋背面集成環境監測終端,定時采集工井內水位、氣體、溫濕度等環境參數,便于運維人員準確掌握工井環境,提高檢修工作效率。
據了解,濱海公司積極推進“兩網融合”落地先行先試,作為電纜全場景安全防護體系中重要組成部分,智能工井與蘑菇造型的電纜警示樁、智能攝像頭共同協作。其中電纜警示樁可實現通過手持終端掃描RFID電子標簽,獲知電纜路徑的詳細信息。智能攝像頭具有邊緣計算功能,利用基于圖像處理技術的異物入侵自動預警、隱患類型智能識別等電纜線路可視化防護關鍵技術,對線路通道內出現的外破隱患智能分析并實時預警,打造人防、物防和技防相結合的輸電線路高效可視化防護體系。
南京啟用帶多種傳感器監測功能的智能電力井蓋
目前,南京有各類電力井蓋8萬多塊,城市電纜化率超過85%。傳統鑄鐵井蓋功能單一,下沉、位移、破損等問題頻發,出問題后定位排查困難,費時費力。對此,近期,南京市啟用了50套智能電力井蓋。這些智能井蓋由國家電網南京供電公司研發,裝有傳感器,搭載了電力物聯網技術,可監控井下線路狀態,可實現煙霧感知、防盜防墜、自主定位等功能,同時可以實時反饋設備運行信息。
與傳統井蓋大致相同,不過,這套智能井蓋的玄機在下方安裝的一個黑匣子里。據介紹,這個黑匣子是一塊多用途傳感器,集合通訊傳輸、定位、氣體、水位、溫濕度、位移監測等眾多功能,可實時監測井蓋自身狀態和下方通道內情況,并把檢測數據匯總傳輸至監控中心。
在南京供電公司電纜運檢監控中心,大屏幕上正展示南京城區地圖,地圖上有幾十個閃爍的光圈。據工作人員介紹,這樣的光圈有50多個,代表城區內已安裝的智能井蓋。井蓋工作正常,光圈顯示藍色,工作異常顯示紅色,并自動報警。一旦井蓋傾斜、位移,或者遇到非法開鎖、盜竊,井下淹水、設備自燃等情況,智能井蓋會及時定位報警,工作人員將第一時間前往檢修。
專家表示,把智能電力井蓋技術推廣至雨污、燃氣等其他市政管網工程,在技術上沒有太大障礙。下一步,應重點探索部門間協同、監管信息共享,統籌管理好城市地下資源,進一步打造智能井蓋、智能管網等在內的智慧城市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