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與蘭州蘭石集團有限公司聯合開發的千噸級循環流化床(CGAS)加壓煤氣化示范項目成功投運,為合成氨生產提供原料氣。該項目的投運為破解合成氨行業的環保困局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
該項目是我國首套低階粉煤循環流化床加壓煤氣化示范項目。甘肅金化集團20萬噸/年合成氨生產線采用中科院工程熱物理所自主開發的循環流化床加壓氣化爐,替代了原有固定床氣化爐,實現了無廢氣、廢水排放,消除了固定床氣化爐的污染頑疾。此外,該技術可利用當地粉煤,無需從外地采購優質塊煤,使用煤成本下降30%~50%。
據介紹,針對傳統煤氣化技術存在可用煤種少、污染重和成本高的問題,中科院工程熱物理所開發了清潔、高效、低成本、煤種適應性廣的CGAS技術。該技術從2004年起,通過小試、中試、工業試驗和工程示范,設計建造了一系列試驗平臺,并相繼完成了機理研究、工藝開發、關鍵技術突破和整套技術產品開發,*終實現了國內多個等級循環流化床煤氣爐的工程示范。目前,該技術成果已實現70臺套產品的工業應用,每年可減排含焦油和酚的污水260萬噸。
本次投運的千噸級循環流化床加壓煤氣化示范項目由中科院工程熱物理所與蘭石集團聯合完成技術開發轉化。目前,采用固定床氣化爐為合成氨裝置提供原料氣的氮肥企業占我國合成氨產能的40%。由于污染嚴重,生態環境部要求根據環境預警級別,對氮肥行業50%甚至全部的固定床氣化爐實施停產。每年冬季是環境預警高發季節,這期間眾多氮肥企業的停產又將導致春耕農業用肥的短缺矛盾進一步加劇。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