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遙感產業的發展主要來自政府性需求,包括土地利用、城市化及荒漠化監測;農作物、森林等可再生資源的監測和評估、災害監測和環境監測;
在道路設計、城市規劃、土地管理和工程評估等多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在考古、野生動物保護、牧場管理等各個領域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應用。
隨著遙感技術的不斷發展,其應用潛力得到了進一步挖掘,在精細農業、環境評價、智能交通、數字城市等新領域,遙感技術也將發揮重要作用。
遙感行業傳統應用領域主要是國土、農業等領域
根據遙感衛星載荷的不同,中國的遙感衛星可用于軍事偵察、農業估產、林業調查、土壤、水文、地質分析、海洋環境監測、城市土地利用、國土資源調查、多種自然災害監測與評估等等。其中運用最為廣泛的就是資源勘查,其次為農業,而科研則是排名第三。
中國遙感衛星市場應用領域占比統計情況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中國遙感衛星市場規模增長迅速
同時,根據中國地理信息產業協會發布的《中國地理信息產業發展報告(2018)》,至2017年,全球對地觀測領域的產值為500億美元,預計到2020年產值將達到759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達14.9%。對地觀測衛星上游部分預計在2017-2020年期間將以15.2%的復合年增長率快速增長,從2017 年的154億美元產值增加至2020年的236億美元。未來幾年上游領域的發展驅動因素主要包括整個地理信息價值鏈條的商業化、地理信息以及衛星傳感器初創公司的出現、民營和公共部門利益相關者之間的合作等。下游對地觀測服務部門產值將從2017年283億美元增至2020年423億美元,商業對地觀測數據和解決方案的穩步增長得益于越來越多的政府部門和企業客戶需求的增長。
2013-2020年全球對地觀測領域產值規模統計情況及預測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相較于國外成熟的遙感衛星發展階段及運營模式,中國目前的衛星遙感行業發展還處于初級階段,商業模式主要以民用遙感衛星為主,以政府為主導。商業遙感衛星發展剛剛起步,行業內企業數量有限,產業集群還未形成,規模以上的企業更是鳳毛麟角,產業規模和整體行業競爭力相對于國際巨頭還存在明顯差距,完整產業鏈的形成還有待進一步的發展和完善。
作為新興高科技行業,中國衛星導航定位應用市場起步較晚,2000年后,伴隨著GPS系統從軍用轉入民用并在全球市場的開放才迅速發展起來。目前,中國衛星導航定位應用市場以消費應用為基礎,專業市場應用領域正在逐步擴展和深入,市場規模不斷膨脹。
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2018年5月19日發布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總體產值達到2550億元,較2016年增長20.40%。其中包括與衛星導航技術直接相關的芯片、器件、算法、軟件、導航數據、終端設備等在內的產業核心產值占比為35.4%,達到902億元,北斗對產業核心產值的貢獻率已達到80%;包括各種應用數據及軟件、各類應用集成系統、基于位置的運營服務等在內的由應用衛星導航技術所衍生或直接帶動形成的關聯產值達到1648億元。前瞻預計,2018年中國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將保持持續增長,規模將達3060億元,同比增長20%。
2007-2018年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產值規模統計及增長情況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備注:2012年產值規模增速為15.71%)
2018年中國商業遙感衛星發射數量暴增
近幾年,在國家大力支持和引導下,中國遙感衛星在社會生產和生活各領域的應用范圍不斷擴大,中國民用遙感衛星系統研制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逐步形成了氣象、海洋、陸地資源和科學試驗等遙感衛星系統,也具備了一定的應用基礎,但遙感衛星技術水平和商業化程度還比較低。總體來看,中國持續、穩定的高分辨率衛星遙感數據源嚴重不足,急需發展以商業模式運營為主的遙感衛星產業。
隨著衛星遙感及空間信息服務行業需求的增長和鼓勵政策的不斷落地,國內遙感衛星的發射數量逐年增加,2009年國內發射3顆遙感衛星,到2017年,國內發射了21顆遙感衛星,2018年達到40顆。中國遙感衛星研發和制造能力近年來快速提升,衛星遙感及空間信息服務行業將步入快速發展期。
2009-2018年中國遙感衛星發射數量統計情況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中國商業遙感衛星行業發展趨勢分析——市場化以及小型化將成為主流
——應用市場化
據調查資料顯示,衛星遙感技術在它的最初應用領域,如基礎測繪、土地、資源等方面仍有堅實的用戶群,得到充分的應用。隨著遙感技術的不斷提升,一些新的應用領域也嶄露頭角,如交通、公安、電力、電信、鐵路、石油、房地產等很有實力的企業和領域。
——衛星小型化
于小衛星具有功能密度大、技術含量高、研制和發射成本低、體積小、質量輕、研制周期短、發射手段靈活和易于組網等特點,使得各國對小衛星技術及小衛星產業的發展極為重視。自20世紀80年代后半期以來,小衛星逐漸活躍起來。
空工廠(SpaceWorks)預計在未來5年內小衛星發射量將迅猛增長,其中低軌商業微小衛星的比例將迅速上升,2017~2020年的增長速度將達到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