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2019中國工業水處理大會在山東省泰安市舉行。與會代表表示,隨著環保力度加大,水處理產業規模逐年擴大,但同時也面臨新情況、新問題。
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設計院總工程師滕侯開表示,當前我國工業污染治理差距較大。盡管在生態環境部等多部門的推動下,工業園區新增廢水處理規模已達2860萬噸/日,但園區水污染防治情況仍不容樂觀。2018年底結束的第二批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回頭看”反饋情況顯示,近88%的省份都存在工業園區污水管理問題。
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工業大學環境與工程學院教授彭永臻認為,應加快污水排放地方性標準的制定和修訂。他表示,我國排污水標準已很大程度上優于國際標準,各地方性標準又嚴于國標。過于嚴苛的標準已無法實現過多的環境效益,但會產生巨大的治理費用。比如東北地區年均溫度5.1攝氏度,在15攝氏度以下的環境里,水體富營養化爆發的概率極低,控制過低的總磷和總氮就沒有那么必要。
天津鯤飛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許錦璐表示,行業競爭加劇及環境執法力度加大帶來的將是水處理產業升級、企業規模化程度提升以及企業間合作機制延伸。將綠色低碳理念引入水處理產品、技術的研發和應用,將“互聯網+”“智能化+”和云計算等先進技術運用于水處理過程,成為未來水處理行業趨勢。他們和阿里巴巴研發的“阿里云·鯤飛”水處理系統,可實現實時互動,不僅控制工業水系統自身的穩定運轉,還能保證排污水質。
會議舉行期間,中國工業水處理智能化聯盟宣布成立。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