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國務院新聞辦發布《中國的糧食安全》白皮書。這是繼1996年后,中國政府發表的第二部糧食白皮書。
白皮書全面總結反映了我國糧食安全取得的歷史性成就,重點闡述了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在保障糧食安全方面實施的一系列方針政策和舉措辦法,并介紹了化肥、農藥結構調整及在保障中國糧食安全方面的貢獻。
在“中國特色糧食安全之路”一章中,白皮書指出,中國實施了全國高標準農田建設總體規劃,推進耕地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保護;實行測土配方施肥,推廣秸稈還田、綠肥種植、增施有機肥、地力培肥土壤改良等綜合配套技術,穩步提升了耕地質量;持續控制化肥、農藥施用量,逐步消除面源污染,保護生態環境;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規劃建設了一批節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開發了種類齊全、系列配套、性能可靠的節水灌溉技術和產品,大力普及管灌、噴灌、微灌等節水灌溉技術,加大水肥一體化等農藝節水推廣力度,從而有效地確保了國內糧食安全。
白皮書指出,中國全面建立了糧食科技創新體系。2018年,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58.3%,比1996年的15.5%提高了42.8個百分點。科學施肥、節水灌溉、綠色防控等技術大面積推廣,水稻、小麥、玉米三大糧食作物的農藥、化肥利用率分別達到38.8%、37.8%,病蟲草害損失率大幅降低;并不斷完善糧食安全保障法律法規,加快推進了《農藥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的修訂實施。
在對外開放與國際合作方面,中國積極參與國際食品法典、國際植物保護公約等國際規則制定,并成功推動了10多項農藥殘留國際標準的制定。
白皮書指出,未來我國還將繼續增強農業科技創新能力,提高糧食生產水平;包括強化農業基礎研究,全面升級節水灌溉、農機裝備、農藥研制、肥料開發、加工儲運、循環農業等應用技術;推進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產業轉型升級,依靠科技手段和農藝農技應用,增加糧食供給,提升糧食品質。
標簽:《中國的糧食安全》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