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舉辦的第二屆中國石油煉油化工科技成果交流與推介會上,大型乙烯裝置成套技術、化工原料型加氫裂化催化劑、煉化能量系統優化技術等15項重大自主創新關鍵技術受到各煉化分公司的歡迎,石油化工研究院與蘭州石化等4家煉化公司還簽署了成果應用協議。
近年來,中國石油煉化業務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依靠創新鏈提升價值鏈,發揮科技對主營業務發展的支撐*作用,成功開發出一批達到國際*、具有推廣價值和經濟效益的重大成果。
其自主開發的清潔汽油生產成套技術已在17 家企業成功應用,總能力1400萬噸/年以上;清潔柴油生產技術在大慶石化等16套柴油加氫裝置推廣應用,占柴油質量升級裝置的60%;研制開發的六大類21個系列52個牌號煉油主體系列催化劑新產品和8個催化劑新材料,在50余家企業的100多套工業裝置中推廣應用。
千萬噸大煉油技術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在主要生產裝置的占有率已達80%,大幅減少了技術引進;開發出國內首套自主知識產權的大型乙烯成套技術及15萬噸/年大型乙烯裂解爐技術并實現工業應用;45萬噸/年合成氨、80萬噸/年尿素成套工藝技術首次實現工業應用;聚烯烴管材、高檔膜料等高附加值產品開發形成系列化;丁苯、丁腈、乙丙及稀土順丁橡膠技術支撐中國石油合成橡膠業務有效發展,20萬噸/年乳聚丁苯、5萬噸/年丁腈、2.5萬噸/年乙丙、1.5萬噸/年稀土順丁橡膠生產成套技術實現工業應用。
據悉,中國石油去年12月在北京召開了第一屆煉油化工科技成果交流與推介會,成功推介了清潔油品質量升級、劣質重油加工等技術領域的11項創新成果,一大批自主技術實現轉化應用,為企業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