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西省工信廳網站公布了《山西省新材料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9-2021)》,加快推進山西新材料產業規模壯大、提質增效,實現高質量發展。
2018年山西省新材料生產企業主營業務收入1153億元,同比增長9.5%。新材料產業工業增加值增速11.4%,其總量占全省規上企業工業增加值比重1.5%、占全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工業增加值比重15.1%。2019年上半年,新材料產業營業收入599億元,增加值占全省規上企業工業增加值比重1.4%。2019年上半年,新材料產業營業收入599.3億元,工業增加值占全省規上企業工業增加值比重1.4%。
《行動計劃》提出,山西省圍繞先進金屬材料、新型化工材料、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和前沿新材料、生物基新材料五大特色領域,積極延伸產業鏈條、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著力推進產業高端化、智能化、規模化發展。
到2021年末,山西省新材料產業新增規上企業50戶左右,其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50億元以上的10戶,100億元以上的2~3戶,重點細分領域產品達到國內*的約占50%以上,達到或接近國際*的約占20%以上。全省新材料產業年銷售收入突破1500億元,年均增速保持在10%左右。
培育3戶以上具有國際競爭力、品牌影響力的龍頭企業和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市場競爭力強、自主品牌響的優勢企業。鼓勵骨干企業將研發投入增加至主營業務收入的3%以上。力爭新建3個國級企業技術中心,5個國級、省級新材料領域制造業創新中心,組建5個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
實施“1+5+4”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打造1個1000億級特殊鋼生產加工產業基地,打造鎂鋁銅合金、先進化工、先進無機非金屬、生物醫藥、半導體晶體材料等5個具有全國影響力的50億級特色產業集,打造釹鐵硼永磁、新能源、納米、高性能纖維及復合材料等4個20億級特色產業集聚區。
山西省著力構建新材料產業“一核五帶七板塊”空間布局。“一核”,將太原都市圈打造成新材料產業研發和技術創新的核心區和千億級新材料產業基地。
“五帶”,即布局五個新材料產業經濟帶,發揮太原、呂梁、晉城、運城的資源和區位優勢,打造先進金屬材料產業帶;依托臨汾、長治、晉城發展基礎和優勢,打造新型化工材料產業帶;發揮大同、朔州、忻州、陽泉、晉城的資源和區位優勢,打造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產業帶;依托山西綜改示范區、晉中的發展基礎和優勢,打造前沿新型材料產業帶;發揮山西綜改示范區、大同、呂梁的可再生資源優勢,打造生物基新材料產業帶。
“七板塊”,即構建七個區域性的新材料發展中心區,依托太原不銹鋼產業園區,圍繞太鋼集團等龍頭企業,發展高強高韌和特種專用鋼材,打造特殊鋼產業集;依托忻州經濟開發區、朔州山陰、陽泉盂縣、晉城澤州、晉城高平,圍繞金宇科林、山西超牌、西小坪、蘭花華明等龍頭企業,發展煅燒高嶺土、耐火材料、納米碳酸鈣等產品,打造無機非金屬材料產業集;依托山西綜改示范區、晉中平遙,圍繞中電科二所、平晶光電等重點企業,培育發展集成電路及半導體器件產業應用的第三代半導體材料,打造半導體材料產業集;依托運城河津、聞喜、呂梁興縣,圍繞中鋁新材料、中鋁華潤、華盛鎂業等龍頭企業,發展鋁鎂合金深加工產品,打造鋁鎂深加工產業集;依托山西綜改示范區、太原不銹鋼園區、運城鹽湖區,圍繞匯鏹磁材、金山磁材、中磁科技等龍頭企業,發展一致性高、穩定性好、適用性強的永磁材料,打造釹鐵硼永磁材料產業集;依托太原清徐經濟技術開發區、運城臨猗、晉城巴公工業園,圍繞陽煤太化新材料、星辰合成、蘭花科創等龍頭企業,發展尼龍6、聚苯醚、己內酰胺等高端化學品,打造化工新材料產業集。依托山西綜改示范區、大同經濟技術開發區、呂梁孝義,圍繞中科鴻基、凱賽生物、錦波生物、金暉兆隆等龍頭企業,發展生物基降解塑料、生物降解聚酯原料、生物降解聚酯改性料、重組人源膠原蛋白等生物化學品和生物醫用材料,打造生物基新材料產業集。
先進化工材料方面:山西省大力發展精細化工和化工新型材料等深加工產業,重點推進高熔點費托蠟、聚烯烴、潤滑油基礎油、尼龍6、氯丁橡膠、聚苯醚、熒光增白劑、煤系針狀焦等精細化工項目,加快建設晉北、晉中、晉東三大化工新型材料集聚區。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