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從巴陵石化傳出消息,中石化科技攻關“十條龍”項目——2萬噸/年漿態床蒽醌加氫制高濃度雙氧水工業示范裝置在巴陵石化煤化工部投氫,并生產出濃度為28.1%的合格雙氧水產品,標志著國內*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漿態床蒽醌法制雙氧水裝置一次開車成功。該示范裝置的投產,為中國石化己內酰胺和雙氧水法制環氧丙烷裝置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巴陵石化2萬噸/年漿態床蒽醌加氫制高濃度雙氧水工業示范裝置項目2015年獲中石化總部批復,2016年12月列入中石化科技攻關“十條龍”項目。該項目采用由巴陵石化、石科院、青島安工院、上海工程公司、石家莊煉化、天津大學聯合攻關開發的國內首套綠色雙氧水生產技術,在巴陵石化煤化工部原第二套固定床雙氧水裝置基礎上進行改造,由中石化第十建設公司承建。項目于2017年10月開工建設,2019年4月30日新裝置中交,6月10日老裝置中交。經過前期人員培訓、單機試車、工作液配置、水聯運等準備工作,8月17日裝置首次開車投氫成功,8月23日產出合格產品。
據了解,漿態床蒽醌加氫制高濃度雙氧水技術代表了當今世界先進的雙氧水生產工藝水平。該技術相比傳統的固定床工藝實現了四大提升:一是提升產能,目前全球*大漿態床工藝的雙氧水裝置年產能可達120萬噸,而我國*大的固定床工藝雙氧水裝置年產能僅為40萬噸;二是提升經濟運行水平,能耗物耗可降低20%左右;三是提升環保水平,外排廢水可減少30%;四是提升裝置本質安全水平,以往工藝系統有酸堿切換的過程,雙氧水遇堿會劇烈分解易發生爆炸,而新工藝系統始終處于弱酸環境,能保證雙氧水生產過程處于相對穩定的狀態。
目前,參建各方繼續加強協作合作,爭取早日實現項目“出龍”,為后續工藝的放大和技術升級做好準備。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