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市生態環境局發布了“深圳市河流水質科技管控項目”中標公告,中標供應商為深圳市萬科物業服務有限公司,中標金額為19055.7788萬元。
“深圳市河流水質科技管控項目”的主要內容包括建設122個微型水質自動監測站點(簡稱微站)、布設132臺攝像頭、對深圳市五大干流及一級支流、重要入海河流、黑臭水體等開展一日一巡一監測,并對數據進行分析。
招標公告稱:為貫徹落實國家對于河流水體水質穩定達標的有關要求,市委市政府制定了2019年前全面消除黑臭水體的決策部署,并提出2020年底五大干流、重要入海河流穩定達標的責任目標。由于時間緊、任務重,且河流水體污染具備較強的反復性,故通過創新引入物業化管理理念,借助無人機、視頻監控、水質快速檢驗設備和派人巡查督辦等手段,對河流水體的水質變化情況進行全面監督,建立起一個動態的、可視化的、工作可監督的、日報制度的系統,以市場化、科技化手段實現對所有水體的全天候、全覆蓋、無死角管理。
此項目的技術要求如下:
1、水質監測數據服務
(1)自動監測數據
針對全市未消除黑臭且不穩定的黑臭水體,以及五大干流及一級支流、重要入海河流,綜合考慮市監測站、市海洋局、市水務部門等已建或規劃建設的水質監測站,布設約122個微型水質自動監測站點(簡稱微站),實現對河流水質的實時在線監測。監測指標包括透明度(SD),溶解氧(DO),氧化還原電位(ORP)氨氮(NH3-N)及電導率等5項,每20分鐘監測一組數據。
(2)手工監測數據
包括歷史數據購買和重點河流及黑臭水體水質數據加密監測。由于水質自動監測數據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不穩定性,為有效掌握重點河流及黑臭水體水質數據,穩定消除黑臭及實現重點河流水質達標,本項目同時補充手工監測數據,對深圳河流域、茅洲河流域重點河流以及全市黑臭水體進行加密監測分析,監測指標包括溶解氧、氨氮、總磷、化學需氧量、陰離子表面活性劑等5項。
2、視頻監控數據服務
針對全市未消除黑臭且不穩定的黑臭水體,以及五大干流及一級支流、重要入海河流,綜合考慮市監測站、市海洋局、市水務部門等已建或規劃建設的視頻監控點,在河流下游適當位置布設1臺攝像頭,共布設132臺攝像頭,實現對重點河流及黑臭水體的全面在線監控。
3、巡查管控服務
安排多個物業管理式的巡查小組,對全市五大干流及一級支流、重要入海河流、黑臭水體等開展一日一巡一監測。根據水體分布特點,全市按流域分為6大管理片區,即一區(茅洲河流域)、二區(珠江口流域)、三區(觀瀾河流域)、四區(龍崗河流域)、五區(坪山河流域)、六區(深圳河灣流域)。巡查內容包括標準巡查、簡化巡查、應急巡查3種類型,其中標準巡查內容包括定位/打卡/觀察/拍照/手持式水質檢測等,簡化巡查內容包括定位/打卡/觀察/拍照,應急巡查內容包括定位/拍照/手持式水質檢測、無人巡航、無人船溯源等。
第一年:對五大干流及一級支流、重要入海河流、178個黑臭水體每日“一巡一測”(根據市領導指示,需開展“一日一巡一測”,出具巡查“日報”),178個黑臭水體每季度一次應急巡查(考慮到春節假期等情況,每年按52周、360天計算,下同);961個重點排污口每5天一次簡化巡查、每5天一次標準巡查(檢測水質);2377個其他排水口每12天一次簡化巡查;1467個小微黑臭水體每6天一次簡化巡查、每6天一次標準巡查(檢測水質),每季度一次應急巡查。
第二年:對五大干流及一級支流、重要入海河流、未穩定消除的黑臭水體(按178個黑臭水體的25%預估)每2天一次標準巡查。
第三年:對易黑點水體(按178個黑臭水體的10%預估)每2天一次標準巡查。
4、數據分析服務
在后臺安排專業技術人員對實時水質監測數據(含微站在線數據、手工監測數據、“河長制”水質監測數據、常規地表水水質數據、國考/省考斷面數據、應急監測數據、歷史水質數據等)、視頻監控數據,以及人工巡查數據等進行及時匯總統計、綜合分析及問題反饋,對數據進行審核整理及發布,并及時整理分析成果,定期編制巡查日報、月報、年報等成果報告。
第一年:后臺數據綜合分析團隊人員不少于24人,需涵蓋環保、水務、信息、管理等相關專業,在后端開展水質監測數據、視頻監控數據等的匯總、分析、審核及發布,提供相關技術支持。
第二年:隨著工作量的降低,后臺分析團隊人員數量可適當減少,但不得少于17人。
第三年:后臺分析團隊人員數量不得少于9人。
5、微黑臭水體驗收銷號
針對深圳市1467個小微黑臭水體開展動態化管控及驗收銷號管理,即每日跟進1467個小微黑臭水體整治工程進展、水質;排查發現新增小微黑臭水體全部納入管控范圍;制定小微黑臭水體驗收銷號指南、驗收銷號考核檢測及組織銷號工作。
6、河流排污口“查、測、溯、治、管”
利用河流水質科技管控項目平臺,對全市河流排水口開展排查和監測,督促轄區政府組織溯源和綜合整治,納入有效管理,確保入河排污口管控工作取得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