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濱松實現Microμ微型PMT一體化封裝將世界上體積最小的光電倍增管“微型PMT”用樹脂封裝,開發出封裝型微型PMT “R12900U”,可將其安裝到電子基板。將本產品作為光探測器組裝到設備中,有望實現可在床邊使用的小型醫學診斷設備和便攜式環境分析儀器。本產品將于10月1日(星期二)開始向日本國內外的醫療器械與分析儀器制造商銷售。同時,濱松實現Microμ微型PMT一體化封裝將繼續開發體積更小的微型PMT,并計劃于明年春季開始提供樣品。
光電倍增管(Photomultiplier Tube:PMT)是一種可探測到極微弱光線的真空管光電探測器,廣泛應用于醫療、分析、測量、工業、學術等多個領域。由可將光轉換為電子的光電面、可增加電子數量的電子倍增器以及將電子作為信號輸出到外部的陽極等元件構成,在普通光電倍增管的生產過程中,由于手工作業工序多,很難實現小型化和批量生產。
2010年,濱松利用半導體制造技術MEMS(微機電系統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技術,開發出性能與普通光電倍增管相同,但卻指尖大小的小型光電倍增管“微型PMT”。時至今日,濱松已針對小型固定式醫學診斷設備和環境分析儀器,成功開發出了外圍電路一體化的模塊型微型PMT,并推向市場。
普通光電倍增管(左)和微型PMT(右)的結構
本產品沒有內置外圍電路,是一款用樹脂封裝的微型PMT。
微型PMT的單個體積非常小,且沒有配線,所以要安裝到電子基板上并非易事。此外,它需要能輸出900V左右電壓的高壓電源電路,以及可向電子倍增部分壓的分壓電路才能運行。為此,濱松實現Microμ微型PMT一體化封裝將微型PMT和外圍電路相結合,開發并推出了更易組裝到設備上的模塊型微型PMT。如今,為了進一步縮小醫學診斷設備和環境分析設備的體積,市場上需要體積更小的產品,以提高設計自由度。
為了滿足市場需求,濱松實現Microμ微型PMT一體化封裝摒棄外圍電路,實現了體積僅約為傳統模塊型產品的1/9、價格更加實惠的封裝型微型PMT。此外,微型PMT一體化后,可以更加方便地安裝到電子基板。因此,根據設備的大小和形狀配置外圍電路和部件,提高了設計的自由度,可在客戶要求的狹小空間或多個測量點非常接近的設備中使用。這樣,可在床邊立即得出結果的小型醫學診斷設備和可以攜帶至環境污染現場的便攜式環境分析儀器等有望更快問世。隨著設備體積不斷變小,血液等標本、樣品、反應所需試劑的使用量也會減少,可減輕對患者和環境的壓力。
產品的主要特點有體積縮小約為模塊型的1/9。摒棄外圍電路后,尺寸僅為14mm×14mm×3.5mm(W×H×D),與傳統的模塊型微型PMT相比,體積縮小約至1/9,同時價格更加實惠。可根據設備的大小和形狀設計電路、配置部件,提高設計的自由度。但操作需要單獨的外圍電路;可安裝到基板,用樹脂封裝微型PMT后,可將其安裝到電子基板。這樣,指尖大小的小型光電倍增管“微型PMT”更加易于操作。
未來,濱松實現Microμ微型PMT一體化封裝將繼續開發體積更小的微型PMT,并計劃于明年春季開始提供樣品,以求可以并排安裝多個微型PMT,用一臺設備同時分析多個樣本,以滿足客戶對多功能化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