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現在起到‘十四五’時期,將是我國由石油和化工大國向強國跨越的關鍵時期,也是現代煤化工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時期。我們要以科技創新為動力,以結構調整為目標,搶占新高地,書寫我國現代煤化工高端發展的新傳奇。”9月5日在西安舉行的2019中國國際煤化工發展論壇上,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會長李壽生要求現代煤化工行業抓住機遇再出發。
李壽生在主旨報告中介紹,上半年現代煤化工產業規模和產品產量均保持穩步增長。煤制油產能921萬噸,產量352萬噸,同比增長14.1%;煤制天然氣產能51.05億立方米,產量19.7億立方米,同比增長25.5%;煤制烯烴產能932萬噸,產量431.7萬噸,同比增長10%;煤制乙二醇產能438萬噸,產量166.3萬噸,同比增長56.4%。
但當前現代煤化工不僅面臨產業結構的突出矛盾,還面臨許多嚴峻挑戰,如國際油價長期處于低位運行,國內煉化一體化項目規模快速增長,安全環保形勢嚴峻,工藝技術創新制約行業發展等。李壽生指出,面對挑戰,現代煤化工行業必須做好四方面工作。一是在技術創新上取得制高點的突破。比如攻克高性能催化等一批關鍵共性技術,開發大規模煤氣化、甲醇合成等現代工程技術,發展合成氣制全降解材料等前沿技術。二是在產業結構上實現高端化延伸。大力發展化工新材料和高端精細化學品,對煤制油氣項目則要控制大規模發展。三是在發展方式上向綠色化學發力。四是在培育典型企業和基地上譜寫新傳奇。
中國工程院院士謝克昌特別強調了戰略定位不明確對現代煤化工行業的影響。他表示,由于對煤炭是中國能源自給主力,以及現代煤化工可以清潔高效部分替代石油化工缺乏認識,出現了“去煤化”和“聞化色變”,使中國現代煤化工的戰略定位一直未能清晰明確,從而導致政策多變,使企業有坐“過山車”的感覺。他認為,明確現代煤化工的戰略地位,切實將煤炭綠色高效開發作為能源轉型發展的立足點和首要任務,是產業發展的當務之急。“我們要理直氣壯地說自己是清潔能源的生產者。”謝克昌說。
石油和化學工業規劃院副院長李志堅針對“十四五”現代煤化工高質量發展給出了總體定位和發展思路。他認為,現代煤化工要以提高產業競爭力為基礎,分類施策、適度發展。其中,煤制油要以技術儲備和產能儲備為主,謹慎布局;煤制氣要技術儲備加局部市場化,產品應以LNG為主、通過管線長輸為輔;低階煤分質利用要根據資源特點適度布局,開展新技術的中試和工業化示范;煤制烯烴要基地化和市場化布局,開展高水平工業示范;煤制乙二醇要綜合考慮資源地及消費地,進行市場化布局;煤制甲醇、二甲醚、乙二醇、乙醇則要綜合適度發展。
本次論壇由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主辦,吸引了國內外煤化行業生產、科研、工程設計單位及新聞媒體等600多名代表參會。
標簽:煤化工 中國國際煤化工發展論壇 李壽生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