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在“創新之城•材料之都”——蚌埠,第25屆中國國際化纖會議(蚌埠2019)拉開帷幕。會議圍繞開放融合、聯動發展—全球化纖產業的協同共進,共饗行業前沿信息和創新思路,洞察時代及行業潮流大勢,探尋行業未來發展走向;同時設置中國化纖工業發展歷程回顧展向新中國成立70周年致敬。
本次會議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主辦,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中國紡織國際交流中心和安徽豐原集團有限公司共同承辦,蚌埠市人民政府支持,蚌埠市招商和對外合作中心、商務外事局及歐瑞康集團協辦。
共聚蚌埠 探討全球化纖產業發展方向
當前,世界面臨百年未有的大變局,全球經濟正處于多重因素相互影響的過程中,中美經貿摩擦升級對我國經濟發展造成一定負面沖擊,但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方興未艾、多點突破,孕育著新的發展機遇。在這個重要關鍵節點,全球各個化纖主要生產國家和地區均面臨著進一步轉型與升級的挑戰,中國化纖工業亦面臨提質增效、繼續推進行業高質量發展進程的重任。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黨委書記高勇在致開幕辭時指出,中國國際化纖會議之所以始終保持較高的關注度和影響力,基礎支撐就是在于對化纖行業整體發展趨勢的把握,在各國、各地區化纖同仁們的共同努力下,會議分享的發展趨勢、研究成果年年都有新氣象。今年大會的主題是:開放融合、聯動發展—全球化纖產業的協同共進,這不僅契合了我國一貫堅持的經濟全球化、貿易自由化和創新發展的立場和主張,也順應全球化纖產業發展的客觀要求。
2018年是我國改革開放40周年,40年來的改革開放深刻改變了中國化纖產業;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化纖工業也經過60多個年頭的發展,取得全世界矚目的成就。滌綸、錦綸、再生纖維素纖維和循環再利用化學纖維等常規大宗化纖品種差別化、功能化工藝技術水平不斷提高,產品更加符合下游的實際需求;碳纖維、芳綸、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等高性能纖維發展取得突破性進展,纖維性能逐步提升,產品結構更加豐富,下游應用領域不斷拓展;生物基化學纖維主要品種在國產化裝備、工藝技術的產業化建設等方面取得重要進展。今天,我們特意選擇在有較好聚乳酸產業化基礎的蚌埠市,依托豐原集團召開本次會議,就是寄希望于未來幾年能夠在生物材料領域取得實質性突破,聯合國內外上下游相關生產企業,共同打造一個具有影響力和遠大發展前景的生物產業園,為化纖行業的轉型升級做出新的嘗試,開創生物材料領域新的里程碑。
高勇強調,開放融合、聯動發展,是促進世界化纖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我們愿和世界各國、各地區纖維新材料領域的化纖同仁們攜起手來,共同推動全球紡織化纖產業發展,更好地滿足世界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對世界經濟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蚌埠市委書記汪瑩純在致歡迎詞時表示,生物基新材料產業是綠色、環保的朝陽產業。多年來,安徽豐原集團聚力突破生物基“卡脖子”技術,全面掌握了世界*的聚乳酸全產業鏈生產技術,*建成了世界首條千噸級聚乳酸纖維生產線。目前,蚌埠正依托豐原集團等骨干企業,傾力打造安徽省重要的生物基材料新興產業基地、全國*的生物基材料之都、國際化的聚乳酸產業集群。第25屆中國國際化纖會議是國際化纖行業發展的一次重要盛會,也是一場聚焦新技術、探討新實踐的高峰論壇,此次在蚌埠舉辦,必將對助推蚌埠市生物基新材料產業向高端化發展產生重要而深遠的影響。
在發展論壇上,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處長李若愚、歐洲人造纖維協會理事長Frédéric Van Houte、日本化學纖維協會執行副會長兼理事長富吉賢一、印度合成纖維工業協會秘書長S.C.Kapur、安徽豐原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榮杰、歐瑞康化纖板塊副總裁André Wissenberg、韓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高級主管李昌郁、泰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名譽會長Mayuree Didpakdeechol、巴基斯坦ICI有限公司聚酯業務部商務經理Rizwan Afzal Chaudhry、臺灣工業技術研究院正研究員兼組長 唐靜雯等嘉賓分享了中國宏觀經濟形勢與政策、全球主要化纖生產國家和地區的化纖發展現狀及趨勢、世界化纖行業如何應對可持續發展挑戰等熱點話題。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