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江西、寧夏等地跨省轉移危廢申請被拒引發業內人士擔憂。*建議辯證和理性地看待危廢跨省轉移,鼓勵資源綜合利用市場化,同時嚴厲打擊非法傾倒、填埋,通過法律、技術手段和多部門協作管控環境風險,杜絕地方環保壁壘。
進入第三季度以來,陜西未來能源化工有限公司擬將2.3萬噸精(蒸)餾殘渣轉移至寧夏龍江化工科技有限公司進行處置(利用)的申請被寧夏回族自治區生態環境廳回絕;華能寧夏大壩發電有限公司100噸廢脫硝釩鈦催化劑轉移至河南格林沃特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處置的申請被河南省固體廢物管理中心回絕;天能集團(河南)能源科技有限公司1500噸鉛泥轉移至九江匯金金屬材料有限公司進行利用處置的申請被江西省生態環境廳回絕。
據*介紹,危廢跨省處理主要基于兩方面原因:一是危廢處置利用的區域供需失衡,特別是焚燒、填埋、物化等無害化處理方式,呈現沿海地區向中部地區轉移趨勢;二是資源化提純、回用有很強的專業性,像貴金屬回收提煉主要集中在河南、江西等地。但各地出于環保考慮,對危廢轉入趨于謹慎。
目前,國內危險廢物跨省轉移采取審批制,有著嚴格的規定及流程,需要企業提出申請,移出地省級環保部門進行預審,受理后進行網上公示,無異議后再征求移入地省級環保部門意見。同意與否都要函復移出地省級環保部門,之后再通知企業。除江西明確接收企業因存在環境問題現處于限期整改階段不能處置外,寧夏和河南的回絕均未明確原因。
根據光大證券公用環保團隊的分析數據,目前危廢跨省轉運*活躍的是華東地區,浙江、江蘇每年轉出危廢超過150萬噸,安徽、江西轉入危廢超過100萬噸。
“由于危廢種類繁多、性質復雜、處置技術要求高,且具有長期性、隱藏性,因此極易造成環境污染。而危險廢物跨省轉移本身又具有一定的環境風險,在環保壓力下,各地對接收境外危廢愈加謹慎。”山東華魯恒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環保工程師田文平表示。
據了解,自2017年以來,已有新疆、安徽、河北、河南、山東、湖南、海南、貴州、福建、寧夏等省區發布政策,禁止將省外危險廢物轉移至本省貯存、焚燒或填埋等。而同時,江蘇、福建等產廢大省對推動危廢轉出卻*積極。如江蘇省發文“不得對申請危險廢物跨省轉移設置障礙”,福建省則稱“加大危險廢物跨省轉出力度,取得明顯成效”。
對此,山東省環科院環境咨詢中心主任秦霄鵬認為,雖然從國家層面對危廢跨省轉移管制并無加嚴跡象,但因危廢凈轉入省份面臨較大風險,政策收緊符合地方政府利益。
中國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協會會長管愛國指出,目前中國危廢利用處置行業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但整體技術水平偏低,處置利用設施布局不合理、標準規范難以滿足實際需要等老問題,仍在影響行業發展。
“合理合法的危廢跨省轉移,仍是目前解決地域性危廢處置缺口的有效方法,不能因為環境風險而因噎廢食。”浙江金閣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建飛表示,建議完善現行法律法規,創新監管手段,同時加強各部門間的協同合作,以化解轉移中的各類環境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