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商所相關負責人在2019中國(鄭州)國際期貨論壇上介紹,為適應機構投資者快速發展的新趨勢,推動產業企業和投資機構良性互動、融合發展,鄭商所在服務機構投資者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一是完善新品種新工具,為機構投資者參與期貨市場提供新渠道。目前鄭商所已上市20個期貨品種和2個期權品種,品種體系基本覆蓋農業、能源、化工、建材、冶金等國民經濟重要領域,初步形成了兼有期貨期權,場內場外協同,從境內向境外拓展的新格局。
二是改善市場流動性,提升機構投資者參與空間。今年前7個月,鄭商所期貨累計成交量6.64億手(單邊,下同),同比增長59%,占全國市場31%;2019年上半年,鄭商所商品期貨日均持倉量387.6萬手,同比增加13.4%,市場份額26.4%,同比提高2.1個百分點。
三是積極探索場外市場建設,為產投融合提供新途徑,大力開展場外市場建設和開發商品指數ETF等工作。
四是多舉措推進對外開放。去年鄭商所啟動了PTA引入境外交易者,并在境外開展市場培育活動。
五是加大創新力度,為機構投資者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今年以來,按照貼近市場的原則,修改完成了強麥、玻璃、棉紗等品種合約規則,優化了PTA、棉花、蘋果、菜油和菜粕等品種交割倉庫布局和升貼水。
下一步,鄭商所將按照中國證監會統一部署,堅持“四個敬畏,一個合力”,積極營造良好市場生態,進一步推進期貨市場持續健康穩步發展,為機構投資者營造更好的投資氛圍。
一是繼續大力推進產品業務創新,豐富品種體系。加快推進籌備純堿、咖啡、PX、短纖、花生等品種期貨的上市,加快PTA、甲醇、菜粕等期權的上市,深入做好商品指數ETF的研發。
二是做精做細已上市品種。盡快修改完善動力煤、小麥、水稻等品種合約規則,在更多品種上引入做市商機制,擴大品種持倉限額和持倉標準,加大“保險+期貨”推廣力度,持續開展各項市場培育工作,進一步深化機構投資者服務。
三是持續加強市場監管和風險防范。高度重視風險監管工作,把防范風險貫穿于業務發展全過程;加強對重點品種的監控和監測分析,及時采取應對措施,防范化解市場風險隱患。
四是不斷完善優化信息技術系統。根據市場發展需要,不斷完善結算交割系統,同步新建結算6.0系統,實現新一期結算系統上線;持續優化會員服務系統,完善統一開戶、套保申請、交割、倉單等業務辦理功能;建設商品指數服務系統,為開展指數交易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