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去產能做好“加減法”、破解“三道題”
河南省化解過剩產能領導小組辦公室近日發布消息稱,從2016年至今,該省已累計關閉退出煤炭產能5225萬噸。借化解過剩煤炭產能、增加優質產能之機,河南能源化工集團、中國平煤神馬集團等省管企業產業結構調整效果顯著。非煤產業中化工及化工新材料等產業形成后發優勢,企業轉型升級取得階段性成果。
通過實施煤炭化解過剩產能,企業減輕了負擔,增加了利潤,促進了煤炭企業主動轉型升級。“在主動轉型中,我們逐步構建起了以煤焦、尼龍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為核心,多元支撐、協同發展的產業新格局。”平煤神馬集團相關負責人說,2018年,該集團實現盈利15億元,化工產業利潤首次超越煤炭產業,實現了扭虧為盈。目前,集團焦炭及尼龍等主要產品產量不斷增加,新能源、新材料產業從弱到強,企業轉型升級成果顯著。
河南能源化工集團根據產業定位,聚焦發展能源、化工、現代物貿三大主業,依托新成立的化工新材料公司,把河南省境內的化工企業調整為8個化工園區,實施專業化、園區化管理,發揮了化工板塊產業優勢。今年上半年利潤總額同比有較大幅度增長。
據了解,2016年河南省啟動化解煤炭過剩產能工作,已連續兩年獲國辦督察激勵。他們通過做好化解過剩產能與轉型升級的“加減法”,破解“人往何處去”、“錢從哪里來”、“債務怎么辦”三道難題,倒逼煤炭企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進而積聚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人往何處去”是關鍵問題。河南能源化工集團采取內部轉崗分流安置、解除合同、對外勞務輸出和技術服務、自主創業等措施,3年時間,分流安置在崗職工4.77萬人,關閉煤礦96對、退出煤炭產能2344萬噸,基本實現了職工妥善分流安置。
平煤神馬集團通過建立過剩產能有序退出機制,實行“內部包保”制度,3年來合計關閉煤礦35對,退出產能942萬噸,安置職工3.24萬人,圓滿完成集團化解過剩產能總體目標。
為解決“錢從哪里來”,河南能源化工集團與中國建設銀行和河南投資集團合作債轉股項目,落地突破百億元;并與各大金融機構共同簽訂債轉股合作框架協議475億元。同時,募集的海外債券資金6250萬美元(折人民幣4.1億元)順利到位。
與此同時,河南能源、平煤神馬等省管煤炭企業在集團層面全面建立債權人委員會制度,由主債權銀行協調約束各債權銀行不抽貸、壓貸、斷貸,對企業合理融資需求采取銀團貸款、貸款展期等方式,予以*大限度支持。
而對于破解去產能中“債務怎么辦”的難題,河南省采取了市場化手段。據介紹,河南省完善債務處置機制,開展債務處置及協調,不搞“拉郎配”、不兜底,不允許一些國企把化解煤炭過剩產能處置債務當成“免費午餐”或者脫困捷徑。
今年,該省在化解1002萬噸過剩產能任務落實后,可完成“十三五”全省6254萬噸的煤炭壓減總任務,煤化工企業將進一步實現資源整合、轉型升級。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