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8月10日于煙臺舉行的2019第四屆潤滑油產業發展高峰論壇上,潤滑油行業針對發展面臨的新問題、新形勢,從新舊動能轉換、團體標準制定、資本、品牌等維度確立了高質量發展方向。
由于我國汽車銷量和保有量的增長,車用潤滑油需求也有一定的增長,帶動我國潤滑油行業市場規模整體保持增長態勢。從進出口數據來看,我國潤滑油進口數量遠遠大于出口數量,進口產品主要以高質量、高效能的潤滑油產品為主;而出口潤滑油產品主要以中低端產品為主,在國際市場上競爭力不強。國內潤滑油行業結構性過剩問題突出。目前我國輕質潤滑油的產能嚴重過剩,重質量基礎油嚴重不足。重質量基礎油去年的產量約為120萬噸,缺口100萬~150萬噸。
全國潤滑油企業聯盟專委會*張晨輝介紹說,我國Ⅲ類基礎油和重質量基礎油的產能不足,特別是低黏度的3#、4#油產能不足,只能依靠進口基礎油解決。
張晨輝表示,隨著節能、環保政策趨緊及國Ⅵ標準的推廣,低端、不符合環保要求的產品將逐漸被淘汰,特別是CF-4級別的油品到2020年后將基本退出市場。長壽命柴油機油,滿足國Ⅵ標準的產品將日益成為市場主流,新型潤滑油、電動車專用潤滑油產品比例將進一步提高。這些都將進一步倒逼企業轉型升級。
“另外,國外汽車后市場集團連鎖化、集中度高,我國汽修養護連鎖化也開始崛起,得汽車維修養護后市場者,得車用潤滑油市場。”張晨輝指出,車用潤滑油生產商要從面向經銷商批發產品,向實現經銷商—汽車維修養護店一體化轉變,否則生存空間會越來越小。如殼牌潤滑油公司就建立了自己的殼牌保養智慧門店,通過對所有業務流程進行數字化升級,為用戶提供了體驗式服務,也贏得了未來的商機。
在巨大的市場需求面前,眾多國際品牌進軍中國中高端潤滑油市場,市場占有率不斷擴大。而目前國內部分中小潤滑油企業仍在沿用重資產、全產業運營模式,缺少資金、品牌、人才、渠道、市場的規模化優勢,未來前景堪憂。產業鏈應用變革*吳濤建議,潤滑油企業應當避免多品牌發展,打造差異化優勢,提高渠道掌控力。
深圳華商資本董事長呂和昊提出,隨著競爭加劇,行業洗牌后剩下的就是寡頭企業,國內潤滑油企業應當做好股權資本頂層設計,以資本架構融匯資金、資源、人才,打造潤滑油行業的細分寡頭。
廣東省潤滑油行業協會名譽會長劉長期提出,要提升我國潤滑油行業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加快行業團體標準制定也勢在必行。
本次論壇由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全國潤滑油企業聯盟主辦。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