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季度業績普遍下滑 美中貿易摩擦升級
在化工公司第二季度業績報告密集發布之后,市場對于下半年化工行業復蘇的希望幾近破滅。就在這節骨眼上,美國總統特朗普威脅從9月1日起對從中國進口的另外3000億美元商品加征10%的關稅。這無異于雪上加霜。在美中貿易摩擦進一步升級之際,汽車、住房、消費電子產品和耐用品等終端市場逆風將持續。
8月1日,在特朗普發出關稅威脅后,美國化工股票價格遭受重創。以標準普爾500指數衡量,美國股市整體下跌0.9%,而標準普爾500大宗化學品股票指數下跌3.0%。美國化工股票的風向標陶氏化學的股票價格下挫3.3%,創下自今年3月從陶氏杜邦公司分拆以來的*低水平。其他值得注意的化工股票下跌包括盛禧奧公司Trinseo(下跌5.9%)、西湖化學公司(下跌4.1%)、伊士曼化學(下跌3.8%)和亨斯邁(下跌3.5%)。
化學品銷量全線下降
化工公司發布的第二季度報告顯示,二季度化工產品的銷售量幾乎全線下降,而定價喜憂參半——大宗化學品的價格普遍下跌;專用化學品的價格普遍上漲。這反映了兩種截然不同的市場,那就是工業化學品領域陷入困境,而消費化學品領域仍然相對健康,不過消費者在像汽車、住房和高端電子產品這樣的大件商品上的支出已顯著減少。
但是,美國總統特朗普即將對全球經濟中*強勁的部分征收新關稅,這一點可以說是沖擊*大的。此前美國已發動3輪加征關稅行動,對來自于中國的價值2500億美元的商品加征25%的關稅,此次美國對從中國進口的3000億美元商品加征10%關稅的*新威脅已經是第四輪關稅行動,而此輪加征關稅行動的*重要方面是目標針對的主要是服裝、電子產品、玩具和鞋類等消費品。
對于大宗化學品,美國第四輪關稅的目標是氯乙烯單體(VCM)以及脂肪醇、脂肪酸和甘油。然而,美國從中國進口的這些材料很少。更大的影響將出現在成品塑料和其他產品上。這些產品將對美國化學品和聚合物的需求產生間接影響。即使美國以10%的稅率實施第四輪關稅,但將關稅提高到25%甚至更高的威脅隱約可見。全球供應鏈已經開始從中國轉移,新的關稅威脅將加速這種轉移。
受累于美中貿易爭端
7月30日,美國亨斯邁公司公布第二季度每股收益下挫38%,稱美中貿易爭端是一個關鍵因素。今年5月中旬,美國宣布可能對從中國進口的3000億美元產品加征關稅后,亨斯邁發現,5月底和6月份其關鍵業務——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MDI)/聚氨酯的客戶訂單模式明顯放緩。在美國*新的關稅威脅之后,現在再次值得密切關注全球化學品行業購買模式受到的影響。
亨斯邁首席執行官Peter Huntsman表示,2019年公司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EBITDA)可能同比下降20%,如果下半年形勢變得更加樂觀,可能只會下降15%或更少。
杰富瑞分析師勞倫斯·亞歷山大(Laurence Alexander)將亨斯邁公司2019年每股收益預期下調了0.40美元,至2.25美元,較2018年下降32%。亞歷山大表示:“2019年下半年,汽車原始設備制造商需求、亞洲MDI利潤率、歐盟工業活動和美國去庫存化可能都將成為不利因素。”費米研究公司(Fermium Research)分析師Frank Mitsch指出,亨斯邁公司對2019年EBITDA的預期全年都在下降,從2月13日預期下降5%~7%到4月30日預期下降7%~10%,再到7月30日預期下降20%。
兩大巨頭業績大幅下滑
全球兩大化工巨頭巴斯夫和陶氏化學對外宣布,調整后第二季度每股收益大幅下滑,其中陶氏化學同比下降39%,巴斯夫同比下降54%,原因是銷售量和銷售價格雙雙疲軟,而對2019年剩余時間的業績預期也令人堪憂。
陶氏化學沒有給出2019年全年的業績預測,但明確表示,宏觀環境仍然謹慎,供應鏈的可預測性很低。為了應對更具挑戰性的宏觀環境,該公司將2019年的資本支出削減5億美元,至20億美元。
伯恩斯坦公司(Bernstein)Oxgaard指出,陶氏化學的每一個主要商品鏈——聚乙烯(PE)、聚氨酯、硅酮和乙二醇(MEG)——預計都將在第三季度繼續承壓。Oxgaard指出:“我們還認為,美國的PE基準價格有下跌的空間,因為國內合約價格相對于出口現貨價格的溢價處于多年來的高點,我們認為這種情況不應繼續下去,并認為國內價格將跌至出口價格。”
巴斯夫公布第二季度業績時,大幅下調了2019年全年的業績預期,震驚了整個化工行業。該公司目前預計,2019年公司息稅前利潤(EBIT)將下降高達30%,而此前預測今年全年的EBIT將小幅增長。
全球PMI持續疲軟
對那些追蹤全球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的人來說,應該對充滿挑戰的全年前景不足為奇。中國和歐洲制造業活動一直處于收縮狀態(低于50),而美國的增長勢頭正迅速喪失。
今年早些時候,盡管化工企業的管理層仍對2019年下半年的復蘇持樂觀態度,但PMI卻不同。8月1日,美國供應管理協會(ISM)公布的7月份美國制造業PMI為51.2,低于預期,低于6月份的51.7。雖然這一指標仍高于50,但已迅速失去動力,連續第四個月下降。與此同時,歐元區和中國7月份制造業PMI繼續萎縮,其中歐洲PMI異常疲軟。
看好消費者需求彈性
利安德巴賽爾8月2日公布,第二季度每股收益下降36%,煉油以外業務的銷售量下降5%,整體銷售收入下降11%。該公司首席執行官鮑勃·帕特爾(Bob Patel)表示,消費者需求的反彈正在推動聚乙烯(PE)市場的健康發展。
帕特爾表示:“我們繼續看到消費者推動了對我們產品的需求,但我們認為工業領域的需求較為疲軟。人們對貿易、關稅、英國退歐以及利率走向有很多擔憂。我們的觀點是,這一切都導致工業買家謹慎。”
第二季度利安德巴賽爾旗下烯烴和聚烯烴業務在美國和歐洲都出現了環比增長,但同比下降。在利安德巴賽爾的烯烴和聚烯烴美洲分部,受益于天然氣液(NGLs)原料成本低廉,第二季度PE對乙烯的價格差較第一季度上漲了約65美元/噸。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美國NGL原料價格的急劇下降,二季度利安德巴賽爾的烯烴和聚烯烴美洲分部的EBITDA利潤率達到30.0%,而去年同期為26.4%,2019年一季度為24.4%。
全球化工行業確實需要在貿易領域打一針強心針,以重振增長。美國引發的貿易爭端繼續對全球經濟增長前景構成壓力。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近將2019年全球GDP增長預期從3.3%下調至3.2%,理由是預期美國關稅以及英國不達成協議退歐。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