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因分析
齒輪表面發生點蝕和剝落的原因主要是齒輪的接觸疲勞強度不足所致。這種點蝕和剝落與磨損的不同之處在于,金屬不是以微粒形式被磨損掉,而是以成塊的形式發生剝落,造成齒面凹坑,嚴重地破壞了齒型的正確性。
其破壞過程是:首先在齒面產生微小裂紋,潤滑油進入疲勞裂紋,再經過多次反復的嚙合作用,使裂紋不斷擴展和延伸,潤滑油隨著裂紋的擴展與延伸不斷向裂紋深部充滿,直到有一小塊金屬剝落而離開齒面。這種現象破壞了齒輪的正常嚙合性能。
齒面發生點蝕的主要原因有:
——材質、硬度和缺陷。
齒輪的材質不符合要求;影響齒輪接觸疲勞強度的主要因素是熱處理后的硬度較低,無法保證齒輪應有的接觸疲勞強度。此外,齒表面或內部有缺陷,也是接觸疲勞強度不夠的原因之一。
——齒輪精度較差。
齒輪加工和裝配精度不符合要求,如嚙合精度、運動精度較差等。還有圓弧齒輪的殼體中心距誤差太大。
——潤滑油不符合要求。
使用的潤滑油的牌號不對,油品的粘度較低,潤滑性能較差。
——油位過高。
油位過高,油溫升較高,降低了潤滑油的粘度,破壞了潤滑性能,減少了油膜的工作厚度。
2、解決措施
提高齒面硬度,減小齒面粗糙度數值,盡可能采用大變位系數,增加潤滑油的粘度和減少動載荷,這樣可以有助于防止齒面發生疲勞點蝕。
標簽:
相關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