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全國石油和化工行業正在深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8月5日,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黨委在京組織了“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專題黨課,石化聯合會黨委書記、會長李壽生為聯合會系統黨員干部講了一堂生動的黨課。他回顧了民主革命時期石油和化工行業的杰出代表陳振夏、范旭東等先輩埋頭苦干、實業救國的赤子初心,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石油和化工行業的“大慶精神”“吉化精神”和“嚴細實快”作風等寶貴精神財富,提出強國跨越是石油和化學工業的歷史使命、*囑托是行業發展的動力風帆,對于石油和化工行業堅守初心、踐行使命,實現高質量發展具有很強的現實指導意義。本版今日特將黨課內容進行摘編,以饗讀者。
報國為黨是行業艱難起步的赤子初心
石油和化工行業是擁有光榮歷史和革命傳統的行業。無論是在民主革命時期,還是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改革開放時期,石油和化工行業都發揮著重要作用,為國家和民族作出了重要貢獻。
在民主革命時期,我國石油和化學工業為民族振興、為祖國解放作出重要貢獻。
鴉片戰爭以后,我國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隨著帝國主義的瘋狂侵略,中華民族面臨亡國滅種的危機,大地主大官僚大資本家與帝國主義相互勾結,對民族工業進行壓迫和掠奪,中國民族工業很難發展起來,更不用說發展壯大,我們石油和化學工業也同樣面臨著如此境地。但是,也正是在如此惡劣的生存環境下,激發了我們石油和化學工業前輩們與敵人斗爭、與大自然斗爭、與惡劣環境斗爭,不怕死、不服輸、不向命運低頭的英雄氣概和報國為黨的崇高理想。
“埋頭苦干”——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第一代石油人留給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清朝末年,我國是列強的“洋油”傾銷市場。1878年,臺灣苗栗打出了我國第一口油井,可惜不到一年就枯竭了。1905年,清政府成立“延長石油官場”,1907年在陜北延長打出了中國大陸的第一口油井——延1井。延1井走過了艱難曲折的道路,1934年停產,累計采油2550噸。
1935年4月,“延長石油官場”更名為“延長石油廠”。1938年2月,陳振夏從上海輾轉到延安,和胡華欽、王凱等干部到延長石油廠工作。他們首先對生產現狀進行調查,并迅速恢復生產。
1940年春,延19井鉆成,初日產量達到1.6噸。1941年12月,陳振夏出任廠長。1943年,七1井、七3井先后噴油,當年原油產量達到1279噸。延長石油廠為抗戰時期中共領導下的陜甘寧邊區發展壯大,奪取抗戰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在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中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1944年5月和1945年1月,陳振夏兩次被評為邊區“特等工業模范工作者”,毛澤東同志在陜甘寧邊區職工代表大會上表彰了油廠的特殊貢獻,并給陳振夏親筆題詞“埋頭苦干”,這是毛澤東給中國石油工業工人*早的一次題詞。以陳振夏為代表的戰爭年代的石油人,對革命忠誠,對工作一絲不茍,為祖國解放埋頭苦干,成為石油人的傳家寶,成為薪火相傳的石油精神,代代相傳、生生不息、永不消失。
“實業救國”——中國化學工業奠基者樹立的不朽豐碑。純堿是我國化學工業的搖籃,純堿的發展為我國培養了大批化工*和人才,中國的純堿工業是由實業家、重化學工業奠基人范旭東親手創建的。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后,市場堿價高于正常價格十倍以上,上海、天津等商埠用堿作原料的工廠紛紛停工。1913年,范旭東萌生了回國創辦中國人自己制堿廠的宏愿。制堿必須要有原料鹽,1914年范旭東在天津塘沽創建了久大精鹽股份有限公司,隨后又開始籌建制堿廠的活動。1918年11月,范旭東、景韜白等人在天津塘沽正式創辦永利制堿公司,成為亞洲第一座純堿廠,從此中國的化學工業開始了艱難的制堿道路。
在堿廠建設施工的過程中,技術問題成了難以逾越的關口。1922年8月,范旭東決定在永利堿廠實驗室的基礎上,成立黃海化學工業研究社。“黃海社”成立后,緊盯久大、永利公司技術發展需求,研究出了一大批有影響、有質量的研究成果,培育了一大批像方心芳、魏文德、王培德、趙博泉這樣的年輕人才,他們后來都成為新我國化學工業管理部門和企業的負責人。
在攻克制堿技術難題上,著名科學家、中國近代化學工業的奠基人之一——侯德榜博士發揮了重要作用。1921年,侯德榜在美國獲取博士學位后,接受范旭東的邀請,回國出任永利公司的技師長。1924年3月,永利堿廠開始生產純堿,由于生產運行不穩定,生產出的純堿呈現紅黃色或淡紅色。為解決這一難題,侯德榜在生產現場逐一工段、逐一設備進行分析研究,*終發現是碳化塔等設備腐蝕生銹帶來的問題。經過一系列的設備改造和更換,1925年春天,色堿的問題得到初步解決。但由于干燥鍋的材質問題,生產一直無法正常進行。侯德榜多次與范旭東協商后,從美國采購了當時*先進、美國各制堿廠已廣泛使用的圓筒回轉型外熱式干燥鍋。這在永利發展史上起到了關鍵的轉折作用,從此生產進入了平穩有序的階段。1926年6月,永利堿廠生產出潔白、合格的“紅三角”牌純堿,打破了洋堿在中國的壟斷地位。
1926年8月,在美國費城舉辦的萬國博覽會上,首次參展的“紅三角”牌純堿,一舉奪魁,榮獲博覽會金質獎章,這是中國參加萬國博覽會的工業產品第一次獲此殊榮。
永利堿廠生產出優質純堿后,侯德榜用英文撰寫了《純堿制造》一書。此書一經問世,就受到世界化工界的廣泛關注,奠定了他作為世界著名化學家、世界制堿權威的地位,也顯示了中華民族兼善天下的傳統美德。
抗日戰爭期間,“*黃”西遷入川。在建設堿廠的過程中,遇到了三大困難:一是當地井鹽價格昂貴,比塘沽海鹽貴幾十倍;二是蘇爾維法制堿原鹽利用率太低,為70%~75%,成本壓力巨大;三是大量生產廢液難處理。當時世界上出現了一個純堿生產新工藝“察安法”,其*大優點是原鹽利用率達90%~95%,且不產生廢液。但這個方法僅在德國有小規模間斷生產。范旭東決定放棄蘇爾維法,采用“察安法”。1938年,范旭東委派侯德榜到德國學習受到阻礙,侯德榜下決心自主研究新法制堿。
當時材料、儀器和設備極度緊缺,范旭東將實驗室遷到香港,侯德榜在紐約進行遙控指揮。經過近一年的反復、扎實試驗,取得了重大突破,不僅發現了“察安法”的缺陷,修改了所謂的“定論”,還進行了不少重大改進,一個新的制堿方法悄然形成,被范旭東提議命名為“侯氏堿法”。1943年,范旭東和侯德榜在永利川廠進行了新法制堿連續性半工業化的試驗,證明了“侯氏堿法”的優越性。該方法合理利用氨堿兩廠的廢料,一套工藝流程生產兩種產品,既提高了原鹽的利用率,又免除了排放廢液的難題,且設備成本比蘇爾維法減少1/3,純堿成本降低40%。在當時,“侯氏堿法”的成功不僅振奮了民族精神,還開創了制堿技術的新紀元,在世界制堿史上樹立起了又一座豐碑!
伴隨著事業的鼎盛發展,一些不良情緒開始在公司蔓延。范旭東和領導團隊意識到,要實現發展中國實業、服務社會這一*終目的,必須要凝聚團體力量,抱有共同信念,朝著共同的目標為之奮斗。1934年3月,范旭東在內部期刊《海王》上發表了《為征集團體信條請同仁發言》的文章,得到了廣大員工的積極響應。在此基礎上,范旭東親自提煉制定了“*黃”團體的“四大信條”:我們在原則上*地相信科學;我們在事業上積極地發展實業;我們在行動上寧愿犧牲個人顧全團體;我們在精神上以能服務社會為*大光榮。
從1914年久大精鹽公司的成立,到1949年1月17日塘沽的解放,“*黃”3個團體整整奮斗了35年。“*黃”的橫空出世和頑強發展,不僅預示著中國制堿工業的起步,拉開了中國民族化學工業艱難發展的大幕,而且也為中國近代工業發展豎起一座*的豐碑!它的意義,正如范旭東先生1928年在永利堿公司第五屆股東會議上所講:永利的事是應當做的,現在的國家,如果自己不能造酸制堿,就算沒有辦化學工業的資格;沒有這個資格,就算不成其為國家。我們常說創辦制堿工業,將近非有“超人的精神”是不能成功的。
這種“超人的精神”就是“*黃”四大信條的精神實質,就是犧牲個人、發展產業、服務社會、報效國家,用一個詞概括就是“產業報國”,連同毛澤東給陳振夏的題詞“埋頭苦干”,民主革命時期的前輩們致力于發展石油和化學工業的初心就是“報國為黨”,把畢生的精力貢獻給了偉大崇高的民族解放、民族振興事業!
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和改革開放時期,我國石油和化學工業為建設小康社會、建設四個現代化作出重要貢獻。
新中國的成立打開了偉大民族復興的希望之門,一代又一代建設者繼承了“報國為黨”的初心,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精神,奔赴祖國各地,在960萬平方千米的土地上擘畫現代石油和化學工業發展的新藍圖,一座座工廠拔地而起,一個個大油田被成功開發,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我為祖國獻石油”——大慶油田大會戰誕生了中國工業戰線上的一面旗幟。新中國石油工業的起步,面臨著如何甩掉“貧油論”的落后帽子,這是新中國石油工業發展的歷史責任,同時也是中國石油工業實現崛起的標志,為此,中國石油工業的建設者懷著這一夢想奮斗了幾代人。
新中國成立后,黨中央、國務院非常重視石油工業的發展,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進行石油的勘探和開發,上世紀50年代建成了新疆克拉瑪依、甘肅玉門、青海冷湖3個石油基地,原油產量增加到145.8萬噸。但是,這個產量遠遠滿足不了社會主義建設的需求。如何把石油工業搞上去是廣大石油職工共同的任務和目標,更是黨中央、毛主席對石油工業的期盼。
1960~1978年,這是令無數石油人終生難忘的一段激情燃燒的歲月。這期間,中國石油工業掀起了新中國歷史上*大規模的找油大會戰,在“我為祖國獻石油”的歌聲中,千千萬萬石油人投身祖國石油工業建設。1960年3月,一場關系我國石油工業命運的大規模石油會戰在大慶揭開了序幕。1963年,全國原油產量達到648萬噸。同年1月,周恩來總理在第二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莊嚴宣布,中國需要的石油,現在已經可以基本自給,中國人民使用“洋油”的時代即將一去不復返。1965年,我國原油產量突破千萬噸;1976年,大慶油田年產量突破5000萬噸;1978年我國原油產量突破億噸,使我國躍居世界產油大國的行列。在1965~1978年的13年間,我國原油年產量以每年遞增18.6%的速度增長,原油加工能力增長5倍多,保證了國家需要,緩和了能源供應的緊張局面。
大慶油田的開發不僅為中國經濟建設奠定了重要的物資基礎,更為中國人民戰勝困難,奮發圖強建設祖國提供了思想激勵,留下了豐厚的精神財富。以王進喜為代表的大慶石油工人、科學技術人員和干部,在油田開發*艱苦時期,創造了世界石油開發史上的奇跡。大慶人創造的“三老四嚴”“四個一樣”的工作作風,以及“愛國、創業、求實、奉獻”為主要內容的“大慶精神”“鐵人精神”,體現出中國工人階級由衷的使命感,體現出了大慶人忠于黨和人民事業的高尚情操。
“嚴細實快”——“學吉化”帶給全行業的寶貴財富。作為共和國化學工業長子的吉林化學工業公司,在長期生產經營和管理實踐中,形成了與“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內涵相一致的愛廠如家的“麻袋毛精神”、求實創新的“矛盾樂精神”、為國分憂的“背山精神”和合力攻堅的“登天精神”四種精神,同時形成了“嚴細實快”的工作作風。
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原化工部統一部署在全國化工系統深入開展學“吉化”活動。主要目的是通過學習“吉化精神”和“吉化經驗”,在全行業宣傳推廣“嚴細實快”工作作風,提高社會主義企業的管理水平,為國家建設作出更大貢獻。
“大慶精神”“吉化精神”和“嚴細實快”作風都是前期石油和化學工業開拓者、奠基者“報國為黨”初心的繼承和升華,都是我們在新時代應該繼承和發揚的。在當前行業爬坡過坎、滾石上山、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我們只有堅守初心,才能獲得一往無前的勇氣,才能戰勝前進道路上的種種艱難險阻,*終達到我們的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強國跨越是時代召喚的歷史使命
新中國成立70年以來,幾代石油和化工人擔當實干、艱苦奮斗、頑強拼搏,我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取得了成為世界石油和化學工業大國的偉大成就。站在新時代的嶄新起點上,如何高質量發展,更好地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更大貢獻,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全新挑戰。在石油和化學工業“十三五”規劃中,我們提出了由石油和化工大國向強國跨越這一符合時代潮流的宏偉目標。這是一次雄心勃勃的攀登之旅,是一次萬眾一心的超越之旅,也是一次開創未來的尋夢之旅,更是一場時代賦予全行業的光榮而艱巨的歷史使命。
一是由石油和化學工業大國向強國跨越是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行業發展方向的必然選擇。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我國已經成為世界石油和化學工業大國。但我國大部分石油和化工產品屬于大宗原材料和基礎產品,離終端消費市場比較遠,化工新材料、專用化學品等高附加值的高端產品依賴進口,總體處在全球石油和化學工業產業鏈低端,產業結構*不合理、不平衡,而且發展速度較慢,成為制約向世界石油和化學工業強國跨越的重大挑戰。然而,我國是全球*大的石油和化工市場,占全球市場比例接近40%,有著巨大的生產和消費空間,未來增長潛力和增長空間很大。隨著我國加快推動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5G商用等重大舉措的實施,以及消費環境的改善,國內消費市場和重大項目投資將進一步啟動,石化產品市場需求將保持增長。可以確定的是,在消費升級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雙重推動下,實現由石油和化工大國向強國跨越將成為新時代行業發展方向的必然選擇。
二是由石油和化學工業大國向強國跨越是新的歷史方位下行業生產力發展進步的必然趨勢。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我國發展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戰略機遇期具有經濟結構優化升級、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深化改革開放、加快綠色發展、參與全球經濟治理體系變革等五大新的內涵。這五大新內涵也突出體現在我們石油和化工行業,一是出清低端產業的落后產能,就為發展化工新材料、高端專用化學品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創造了空間和條件;二是持續增大科技創新投入,能夠培育壯大行業發展的新動能;三是深化改革開放,推進“一帶一路”合作,不但能夠進一步擴大國際石化產品市場,也會推動構建具有競爭力的全球石化產業鏈;四是加快綠色發展,有利于發揮化工從分子結構上改變物質的專長和優勢,發展壯大綠色環保產業;五是參與國際石油和化工領域活動,可以樹立我國石化行業形象,為開展高層次、高質量國際合作打開了新空間。
三是由石油和化學工業大國向強國跨越是解決行業發展“不平衡不充分”主要矛盾的必然要求。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是關系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歷史性變化。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符合當前石油和化學工業發展的實際,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和問題*突出,不能滿足全社會對行業發展高端化、綠色化等更高的需求。主要表現在產業結構不平衡,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不充分;創新資源配置不平衡,行業創新體系建設不充分;綠色發展不平衡,環境保護治理不充分; 國際產能布局不平衡,創新型跨國企業發展不充分等四個方面,這也阻礙了我們用美好化學服務提升人們生活的“初心”,亟待我們全行業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一主線,在強化自主創新能力上下功夫,在提高發展質量上下功夫,在提升國際競爭力上下功夫,努力走出一條行業高質量發展之路。
中國正處于近代以來*好的發展時期,我們具備過去難以想象的良好發展條件,但也面臨著許多前所未有的困難和挑戰。石油化工行業70年的輝煌成就,充分彰顯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政治優勢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也切實增強了我們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堅定性、自覺性。在新時代的發展道路上,只有“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才能奔向更加輝煌的未來。
*囑托是行業發展的動力風帆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是習近平總書記深邃思考、躬身實踐、不懈探索的重大理論創新成果。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旗幟鮮明地提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近三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先后調研考察了我們行業的青海鹽湖工業股份有限公司鹽湖綜合利用情況、寧夏寧東能源化工基地神華寧煤煤制油項目、湖北興發集團長江經濟帶搬遷改造情況以及煙臺萬華創新發展情況。
在青海鹽湖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視察時總書記指出:循環利用是轉變經濟發展模式的要求,全國都應該走這樣的路。鹽湖是青海*重要的資源。要制定正確的資源戰略,加強頂層設計,搞好開發利用。要有全國一盤棋思想,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前提下搞好開發利用。
在對神華寧煤煤制油示范項目建成投產作出的重要指示中,總書記指出,這一重大項目建成投產,對我國增強能源自主保障能力、推動煤炭清潔高效利用、促進民族地區發展具有重大意義,是對能源安全高效清潔低碳發展方式的有益探索,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成果,希望同志們再接再厲、精益求精,保證項目安全、穩定、清潔運行,不斷擴大我國在煤炭加工轉化領域的技術和產業優勢,加快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在湖北興發集團,總書記對企業員工說:“我強調長江經濟帶建設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不是說不要大的發展,而是首先立個規矩,把長江生態修復放在首位,保護好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不能搞破壞性開發。通過立規矩,倒逼產業轉型升級,在堅持生態保護的前提下,發展適合的產業,實現科學發展、有序發展、高質量發展。”
在山東煙臺萬華化學考察時,得知企業走出一條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直至自主創造的道路,成為行業領軍者,總書記*高興地說:“回顧你們這個歷程,一路走得很好,雖然是一個艱辛創業之路,但是很成功。之所以取得成功,我的一個體會就是走了自主創新之路。沒有不可能的事情,就要有這么一股勁兒,正像屈原講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希望大家再接再厲,一鼓作氣,一氣呵成,一以貫之,朝著你們既定的目標奮勇直前。”
習總書記對石化企業的重要講話和指示直指行業發展的核心問題。我們要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托,把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作為奮勇前進的強大動力和破浪前行的強勁風帆,按照“守初心、擔使命、找差距、抓落實”的總要求,統籌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優生態、增效益各項工作,推動經濟社會進步和行業可持續發展。聯合會系統各級黨組織要始終秉承行業發展“初心”,勇于擔當起向石油和化學工業強國跨越的偉大“使命”,認真貫徹落實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是要堅持產業報國的赤子之心,全面推進產業結構向產業價值鏈高端躍進。如果說前輩們的產業報國主要體現在解決石油和化學工業的“有無”問題上,那么今天的產業報國則主要體現在解決石油和化學工業的“強弱”問題上,加快推動由“大國”向“強國”實現新跨越。聯合會系統各級黨組織,特別是黨員領導干部都要認真學習范旭東、侯德榜、陳振夏、王進喜等先進人物的愛國精神,忠于事業、忠于國家、忠于黨,以振興民族石油和化學工業為己任,在建設石油和化學工業強國偉大新征程中,創造出無愧于時代、無愧于人民的新業績。
二是要堅持合力攻堅的“登天精神”,突破一批“卡脖子”的核心關鍵技術。在當前全球石化產業競爭加劇的情況下,我們要遵循“市場有需求、研究有基礎、突破有可能”的原則,瞄準世界*,以企業為主體組織科研院所開展協同攻關,創建一批充滿活力、各具特色、技術*的創新平臺,突破一批“卡脖子”的核心關鍵技術,搶占競爭的制高點,使行業在掌握核心技術的基礎上,實現安全、自主、可控,初步扭轉科技創新以跟蹤為主、關鍵核心技術長期受制于人的被動局面,努力為實現到2020年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的戰略目標。
三是要堅持資源循環利用,加快構建綠色可持續發展方式。當前,化工行業安全生產重特大事故多發的勢頭尚未根本遏制,這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要求,與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望,與我國作為世界石化產業大國的地位,是完全不相符的。聯合會系統的每一位黨員、每一個部門、每一個單位都要牢固樹立安全責任重于泰山、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把綠色可持續發展要求貫徹到工作的每一個環節,加強政策宣傳和自律引導,打好污染治理攻堅戰和安全生產攻堅戰兩場硬仗、大仗,推動全行業下大氣力堅決遏制重特大安全環保事故多發頻發的勢頭。
四是要堅持“三老四嚴”,加快培養 “嚴細實快”的工作作風。只有埋頭苦干、真抓實干,中國的革命事業、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和改革開放事業才會一步一個臺階取得成功。全系統黨員干部都要對每項工作進行對照反思和討論,查問題、找差距,訂計劃、抓改進,分層次,分階段,逐一按要求完成。要進一步弘揚“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吉化精神”,著力形成勤于學習、嚴謹細致、務實擔當、勤勉高效、嚴格自律的“嚴細實快”好作風,使聯合會系統黨的建設和自身建設上一個大臺階。
五是要堅持以問題為導向,高質量、高標準開展好主題教育活動。檢視問題是主題教育活動的重要環節,關鍵要看問題檢視的到不到位、準不準、整改了沒有、解決了沒有、起到實際效果了沒有,要高度警惕檢視問題時雷聲大雨點小,借故業務工作忙降低查擺、整改標準,特別要防止“鴕鳥”心態,對問題刻意回避,以小問題遮掩大問題;以上級指出的問題代替自身查找的問題、以共性問題代替個人問題、以他人問題代替自身問題。在主題教育中引以為戒、堅決杜絕,做到深查細查、真改實改,高質量、高標準、嚴要求地完成主題教育活動,向黨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