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約談河南省三門峽市人民政府、河南省應急管理廳及河南能源化工集團有限公司主要負責人,指出河南省三門峽市河南能源化工集團有限公司義馬氣化廠 “7·19”重大爆炸事故,暴露出地方政府及監管部門吸取事故教訓不深刻,貫徹國家重點工作部署不堅決,對防范化解重大風險、遏制重特大事故的要求重視不夠、落實不力等問題。要求河南省三門峽市政府和河南省各級應急管理部門要全面深入檢視 “7·19”重大爆炸事故暴露出的問題根源,狠下功夫拿出管用實招,認真整改,舉一反三,確保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安全生產的決策部署落地生根,著力化解危險化學品系統性風險,全力推動化工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形勢盡快穩定好轉。
此前,國務院安全生產委員會還就該事故發布了重大生產安全事故查處掛牌督辦通知書,要求河南省抓緊組織三門峽市河南煤氣集團義馬氣化廠 “7·19”重大爆炸事故的調查。事故調查報告和事故處理決定落實情況要及時報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備案。
而在應急管理部發布的事故通報中,稱經初步調查分析,事故直接原因是河南煤氣集團義馬氣化廠的空氣分離裝置冷箱泄漏未及時處理,發生 “砂爆”,進而引發冷箱倒塌,導致附近500m3液氧貯槽破裂,大量液氧迅速外泄,周圍可燃物在液氧或富氧條件下發生爆炸、燃燒,造成15人死亡、16人重傷。
通報指出,今年以來,全國化工行業先后發生了江蘇響水 “3·21”、山東濟南 “4·15”、河南三門峽 “7·19”三起重特大事故,傷亡慘重、影響惡劣,引起社會廣泛關注。河南三門峽 “7·19”事故暴露出事發企業安全意識、風險意識淡薄,風險辨識能力差,裝置泄漏后處置不及時、帶病運行,設備、生產等專業過程管理存在重大安全漏洞,事故還暴露出工廠設計布局不合理,對空氣分離等配套裝置安全生產重視不夠等突出問題。為進一步加強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工作,堅決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通報對各地方相關部門與企業提出了五項要求:
嚴禁裝置設備帶病運行,開展空分裝置專項檢查。義馬氣化廠凈化分廠在發現C套空氣分離裝置冷箱保溫層內氧含量上升,判斷存在少量氧泄漏后,未引起足夠重視,之后冷箱外表面出現裂縫,泄漏量進一步增大,企業仍堅持 “帶病”生產,直至爆炸事故發生。各有關企業要認真吸取事故教訓,正確處理效益與安全的關系,樹立“隱患就是事故”的觀念,堅決杜絕裝置設備帶病運行。地方各級應急管理部門要嚴格執法檢查,發現存在裝置設備帶病運行等重大隱患的要責令立即處置,依法進行處罰,該停產的停產;要督促轄區內涉及空氣分離裝置企業開展風險隱患排查,對排查出的問題和隱患,要立即整改,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要立即停產。
加強設備專業管理,保證設備完好運行。義馬氣化廠曾是安全生產先進企業,但由于全要素安全管理存在漏洞,設備、生產等專業安全意識、風險意識淡漠,導致設備等專業管理滑坡,成為引發事故的重要原因。各有關企業要高度重視設備專業管理,從源頭優化設備設計選型,提高本質安全水平。要優選技術成熟、業績良好的設備設施,熟練掌握設備設計材質、運行參數等安全信息,制定嚴格的設備檢維修技術規程。要加大對重點部位檢測檢查頻次,保證備用設備完好,認真開展預防性維修,把隱患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
加強化工過程安全全要素管理。各有關企業要把化工過程安全管理的全要素融入日常企業管理體系中并作為主要內容,逐個要素抓好落實,按照化工過程安全管理的要求定期組織評估,分析查找薄弱環節,持續改進,進一步提升企業安全管理的科學性、系統性。要加強生產組織管理,正確處理安全與生產的關系,始終踐行 “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安全生產方針,有效防范重特大事故發生。
集中開展企業主要負責人警示教育。各地區應急管理部門要在8月底前集中組織開展一次針對化工和危險化學品企業主要負責人法制意識、風險意識和事故教訓的警示教育,有關中央企業分公司及省屬企業由省級應急管理部門負責組織,其他化工和危險化學品企業由市級應急管理部門負責組織,各省、市級應急管理部門在警示教育完成后要分別與相關企業主要負責人簽訂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承諾書,督促相關企業主要負責人集中精力組織做好企業安全風險排查管控工作,確保安全生產。
認真做好當前高溫季節化工和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工作。各有關企業要深刻吸取近年來高溫季節化工和危險化學品事故教訓,認真開展風險研判,科學制定防范措施,突出對重點環節、重點部位、重點崗位的排查,落實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管理責任和管控措施,在危險化學品罐區進行動火、受限空間作業的一律升級管理。各級應急管理部門要緊緊抓住重點地區、重點企業,督促企業強化值班值守,落實崗位責任,加強日常巡檢,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同時也要關注非重點地區的非主要生產裝置,防止 “想不到、管不到、治不到”的問題引發惡性事故,為新中國成立70周年營造穩定的安全環境。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