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會長 李壽生
今年的經濟運行形勢*復雜,全行業對下半年經濟運行的下行壓力要有足夠的思想認識,同時還要對我國經濟發展充滿信心,要圍繞結構優化調整的目標,堅持高質量發展戰略。結合上半年的情況,我對下半年行業經濟運行工作再強調幾點意見。
充分認識下半年經濟運行形勢的不確定性和 做好下半年運行工作的極端重要性
上半年,全行業的經濟運行下行壓力很大,價格下滑嚴重,多方面不確定因素疊加的形勢下,仍然取得了總體平穩的好成績,確實來之不易。但我們也清醒地看到,當前市場需求疲軟、價格波動加劇、經濟效益矛盾突出,不少不確定因素的影響還未完全顯現,下半年搞好經濟運行工作的任務還*艱巨,要從兩方面做好下半年全行業的經濟運行工作。
一是對下半年經濟運行的下行壓力要有足夠的思想認識。7月5日,美聯儲發布了上半年度經濟報告,報告講“自5月初以來,有關經濟活動的新消息總的來說變得有些悲觀,經濟前景的不確定性增加了”,“有跡象表明,新增杠桿貸款的信貸標準不夠堅實,并且在過去6個月里進一步惡化”,“這樣的事態發展可能會加大經濟活動的下行風險”,“美中貿易戰造成的不確定性可能會抑制企業支出,并可能導致制造業生產放緩,拖累經濟增長。”美國大豆出口協會主席說:“我們必須擁有這個(中國)市場,你不可能制造出另一個中國,至少短時間內造不出來。”今年一季度美國在全球大豆出口減少到31%,而巴西的市場份額增加到52%,創歷史*高份額。中美貿易戰對中國和美國經濟帶來的影響,都可能還未完全顯現,對經濟影響的時間和深度我們要有足夠的認識和充分的準備。
7月9日,全球*大的化工集團公司巴斯夫發布的盈利預警聲明稱,全球貿易及經濟大環境的變化,讓巴斯夫從用于汽車到農作物的一系列化工產品市場都在放緩,他們預計公司全年EBITDA(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 )預期將下降30%,而且還預計這種情況在今年下半年恐怕無法改善。巴斯夫這一聲明,給全球經濟、特別是德國經濟帶來了恐慌性影響。外電評論說,“如果巴斯夫這樣的優質企業都已經受到全球經濟放緩、尤其是德國經濟狀況的威脅,其他中小企業又怎么可能安然度過當前的陣痛期?”德國聯合投資基金經理柯恩感嘆說,巴斯夫決不會是*后一家被迫下調收益預期的德國企業。目前德國三大經濟指標全部爆冷,制造業PMI指數萎縮(今年6月僅為45,連續6個月位于榮枯線下方),失業率上升(今年6月失業率達5%,失業總人數高達228.1萬人)、國內零售市場下滑(今年5月實際零售額為-0.6%,連續3個月負增長),這一景象幾乎重復了2008年金融危機前的美國。
面對當前極其嚴峻的宏觀經濟形勢,我們對下半年經濟運行的矛盾和困難必須要有足夠的認識和充分的準備。特別是上半年全行業營業收入同比只增長2.2%,而實現利潤同比則下降18.3%,這是歷史上少有的陰冷天氣。
二是還要對中國下半年的經濟發展充滿信心。我們既要對下半年宏觀經濟運行的困難有足夠的認識,還要對中國經濟下半年的發展充滿信心。
第一,中國有著巨大的內需市場。中國有著13億人口,國內需求就是一個巨大的市場。2018年中國GDP已經突破90萬億元,占世界經濟的比重已超過15%.2018年內需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已達108.6%,今年一季度*終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65%,中國經濟的韌性主要來自中國巨大的內需市場。目前,中國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和工業化的進程加速推進,國內投資需求和消費升級需求都給中國內需市場帶來了巨大的增長空間。2019年將是中國5G技術商用的元年,有機構預測,僅5G一項技術的應用,到2025年將會帶動經濟的總產出就高達35.4萬億元,拉動300萬個新增就業崗位。目前中國化工市場占到全球化工市場份額的40%,有跨國公司預測,到2030年中國化工市場的份額將達到全球化工市場的50%以上。
第二,全球貿易多元化的趨勢為中國外貿開拓了新的增長空間。在全球貿易下行的壓力下,今年前5個月中國外貿進出口總值同比還增長4.1%,其中,出口增長6.1%,進口增長1.8%,確實來之不易。中國前5個月的外貿數據還充分顯示了中國外貿結構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今年前5個月,中歐貿易成為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增長11.7%),東盟成為第二大貿易伙伴(增長9.4%),美國貿易下降為第三位(下降3.2%),“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總額增長很快,增速高達9%.中美貿易戰是全球供應鏈又一次大調整的機會,我們愿意給日本朋友提供更多的市場機會。全球貿易多元化的大趨勢和反對單邊主義、反對貿易保護主義的聲討聲,不僅為世界經濟,也為中國經濟注入了新的活力,剛剛在日本結束的G20會議發布的《大阪宣言》,又一次強調了自由公平貿易和多邊貿易體制,給全球經濟增長再次注入了新的動力和新的信心。
第三,中國企業和行業的創新能力正在快速提升,一大批國有企業、民營企業的創新能力正在大幅增強,一大批跨國公司也帶來了一批先進技術正在中國市場精耕細作,一大批青年工人和學生正在煥發出極大的創新熱情,中國經濟包括石油和化學工業在內的基礎性、戰略性產業發展的后勁蓄勢待發。
第四,中國政府決心進一步開放中國市場,*近又修訂并頒發了新的《外資準入負面清單》,進一步開放市場,主動擴大進口,持續加大為實體經濟“放管服”的改革力度,減稅讓利的措施也正在幫助企業度過難關。我們堅信,中國市場一定是一個更加開放的市場,中國經濟也一定會在改革開放中走出一條“支持別人、發展自己”“互利共贏”的新路子。
所以,中國經濟穩定的基礎和增長的態勢還會持續。2019年中國政府確定的經濟增長6%~6.5%的目標是完全可以實現的。中國多家權威機構預測分析,2019年中國經濟將會保持在6.3%左右的增速。
我們還要充分認識到,完成今年中央確定GDP增長6%~6.5%的目標,不僅對穩定世界經濟的信心至關重要,而且對中國完成“十三五”規劃的目標也極其重要。我們要充分認識搞好下半年經濟運行工作,全面完成今年經濟運行指標的極端重要性。因此,下半年的經濟運行工作,無論矛盾再多,困難再大,“不確定”再復雜,我們都要千方百計克服一切困難,扎扎實實搞好。
產業結構性矛盾仍然是全行業 高質量發展的突出矛盾
在當今充滿不確定的世界里,我們*能確定的事情,就是做好我們自己的事情。誰能先于別人發現自己的主要矛盾,并先人一步解決好自己的主要矛盾,誰就能*先聽到“歷史的馬蹄聲”。
在當前全球經濟下行的壓力中,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發展的突出矛盾是產業結構性矛盾,產業結構的中低端水平、產業結構同質化的矛盾*突出。行業巨大的貿易逆差,就是產業結構性矛盾的一個現實反映。2018年,全行業貿易總額7432.7億美元,但貿易逆差就高達2833億美元,同比增長42.5%,貿易逆差的主要原因就是化工新材料和專用化學品的進口。高額貿易逆差至少說明兩大問題:一是市場需求是實實在在的,也是強勁的;二是供給能力是不足的,是有短板的。
產業結構是行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體現。什么是行業核心競爭力?我們認為,行業核心競爭力是一個行業的差異化競爭能力。在追求市場價值實現的過程中向市場提供優于競爭對手,并且不易被對手所模仿的,同時為顧客所看重的實用價值的能力。行業核心競爭力至少有三個組成特征:一是提供了進入多元化市場的潛能;二是對*終產品中顧客價值作出的關鍵貢獻;三是競爭對手難以模仿的能力。
*近我剛剛到日本參加了2019年中日化學產業會議,考察了沙比克公司。這次會議和考察給我印象*深、啟發*大的就是日本化學工業的產業結構和沙比克公司的產品結構。
2018年日本化工產業的銷售收入42.127萬億日元,居世界第三位,占日本工業的比重達到13.9%.多年來,日本始終把化學工業的產業結構放在新增長的業務領域上,大力發展5G人工智能與機器人技術,生命科學與個性化醫療技術,3D打印、等離子體材料與高端聚合物材料技術,高端電子化學品與精細化工技術以及節能環保與可降解高分子材料技術的需求上。他們把企業經營的重點放在提高創新水平、提高資本效率和提高可持續發展能力上。他們發展的理念是化學要為人類創造舒適生活而作出貢獻,要讓日本人每天都能感受到化學工業為他們舒適生活帶來的變化。他們將化學工業的創新集中在世界共同關注的六大領域:即有效利用資源與能源、確保清潔的水資源、為維持健康與治療疾病作貢獻、應對氣候變化(CO2減排)、應對糧食與農業問題、應對智慧社會等。所以日本化學工業的產業結構始終是高端的、綠色的、差異化的,每個企業的產品結構都是有特色、有競爭力的,而不是雷同的。
三菱化學首席創新官(CTO)告訴我們,他們公司研發創新課題主要有三個來源:一是自上而下的方式,通過預測未來幾十年的前景來選擇和確定研發課題;二是自下而上的方式,主要通過市場調查、市場對話來選擇和確定研發課題;三是以企業技術研發平臺為根基,選擇自己有基礎,未來有成長性的研發課題。三菱化學共有6個研究所,這6個研究所研究的內容幾乎覆蓋了所有化學領域的材料、設計、合成、解析等技術,開展了廣泛的業務研發活動,創造了滿足從現在到未來各種需求的先進技術和功能材料。比如我們參觀的大阪研究所,是三菱化學*小的一個研究所,但研發的成果都是高水準的。這個研究所向我們展示了“生物降解性水溶性樹脂”,“G-Polyme”是世界上無與倫比的新一代聚乙烯醇類樹脂,具有“低結晶性和氫結合力”的性質,彌補了傳統PVA所不具備的功能,具有優異的透明性和耐溶劑性,同時兼具氣體阻隔性、成型加工性、生物降解性。因而作為一種環境友好型水溶性樹脂,被廣泛應用在各種領域。
三菱公司還有一種全世界都極為關注的“人工光合成與碳源多樣化”研發課題,即利用太陽能(光催化劑)從水中生成氫氣,與二氧化碳一起作為基礎化工產品的原料,以2020年左右達到光催化劑的轉化率為10%,2030年左右商業化成套投產為目標。目前光催化劑的轉化率已達到4.8%.
產業結構優勢的基礎在于技術創新能力。日本化學工業的產業競爭力完全來自于他們的技術創新能力。在日本,無論是大企業還是小企業,技術創新的能力都*突出。日本碳纖維技術是世界*的,我們在日本親眼看到,碳纖維前端加工技術是*高端的,可以生產T300\T800\T1000\T1200等產品,碳纖維后端紡絲技術同樣是*復雜的,我們參觀一個碳纖維后端加工企業MATEX(瑪泰克斯)。這個企業規模不大,但有一批世界*的加工技術專利,僅在碳纖維后加工領域就擁有國內專利32個,海外專利29個,加工技術工藝質量都*先進。他們在碳纖維捻絲、開纖絲、碳纖維包覆捻絲制造、高強度碳纖維樹脂制造、開纖碳素纖維極細絲制造方面都有極高的技術水平。
除了與日本整個產業結構的差距外,我們同跨國公司的產品結構差距也很大。這次我們到沙特沙比克公司考察了朱拜勒工業園區的一個卡嚴生產基地。這個生產基地占地面積2.25平方千米,2011年正式生產運營。該基地同8個專利商合作,利用了13個專利技術,主要裝置有:世界*大的丁烷裂解裝置、世界*大的乙二醇生產裝置、世界*大的乙醇胺裝置、世界*大的丁醇裝置、中東第一家PC裝置以及中東第一家丁醛樹脂裝置。由于基地產品結構特殊,企業效益非常好。據介紹,2016年企業利潤135萬元,2017年利潤668萬元,2018年利潤1702萬元,每年的效益都成倍增長。另外,沙比克公司還擁有世界先進的原油直接生產化學品技術,目前他們正在延布化工基地建設一套年產1600萬噸原油直接生產化學品的裝置。
通過參觀考察,我們進一步認識到,產業結構既是現實發展的基礎,更是未來成長優勢的體現。產業結構不僅關乎當前,更關系長遠。產業結構水平的*,必須依靠技術創新能力來支撐。盡管產業結構調整是一個艱苦的過程,但目標必須明確,措施必須到位,啟動必須加快,因為沒有量變的積累,就不可能有質的飛躍。
加快行業結構優化調整的五項主要任務
在當前宏觀經濟進入高質量發展的大背景下,在全行業由大國向強國跨越的偉大進程中,我們行業結構優化調整不僅任務*繁重,而且時間也*緊迫。我們絕不能因為宏觀經濟下行壓力而放慢結構優化調整的步伐。無論宏觀經濟再怎么嚴峻,我們都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勁頭,僅僅圍繞行業結構優化調整的目標,扎扎實實,頑強推進。
一是加快短板產品的補長。在我們行業多次結構分析中,特別是中美貿易戰打響之后,我們對加快短板技術、短板產品補長的緊迫感進一步增強。化工新材料、高端精細化學品是我們產業結構中兩大突出的短板。以化工新材料為例,目前高端聚烯烴產量只有530萬噸,消費量1138萬噸,自給率僅有47%;工程塑料產量316萬噸,消費量509萬噸,自給率62%;聚氨酯產量760萬噸,消費量860萬噸,自給率88%;高性能橡膠產量250萬噸,消費量370萬噸,自給率68%;高性能纖維產量12萬噸,消費量16萬噸,自給率75%;功能性膜材料產量40萬噸,消費量60萬噸,自給率67%.特別是具有高技術含量的化工新材料,如茂金屬聚丙烯、聚醚醚腈、發動機進氣歧管用特種改性尼龍、可溶性聚四氟乙烯、聚酰胺型熱塑性彈性體、PVF太陽能背板膜等部分產品仍未實現大規模工業化生產。尤其是在電子化學品領域,光刻膠、硅晶體、高純磷烷特氣、CMP拋光型材料等電子信息領域所需的關鍵材料完全依賴進口。解決“卡脖子”的技術短板,保護國民經濟安全的“命門”,盡快補長產業結構的短板,是我們行業在優化調整結構中的首要任務。
二是加快優勢產品的增強。自“十三五”以來,我們全行業在加快創新發展中培養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市場競爭優勢的技術,形成了一批獨具特色的優勢產品,比如在能源領域,我們在特低滲透油田勘探開發技術、老油田穩產增產技術、海洋油氣勘探開發技術,特別是在頁巖氣、可燃冰勘探開發上,形成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技術;在新材料領域,我們在MDI系列核心技術、異戊橡膠合成技術、離子膜技術等方面也取得了一系列具有世界*水平的技術;特別是在現代煤化工領域,我們在先進煤氣化技術、煤制油、煤制天然氣、煤制烯烴、煤制芳烴、煤制乙二醇、煤制乙醇等方面都取得了一批*世界的核心技術。在眾多的優勢技術和優質產品的分析中,我們也可以清楚地看到,不少技術的產業規模還不夠大,不少產業的鏈條還不夠長,不少產業技術還不配套,不少產業技術的效益還有待提高。對現有的優勢技術和優勢產品,我們不僅要*珍視,更要下工夫進一步提高,要在技術優勢、產業鏈優勢、產業配套優勢和產品產業效益優勢上進一步增強,要把優勢技術和產品的增長點進一步擴大,進一步拉長,把優勢技術和優勢產品的競爭力、帶動力充分發揮出來。
三是加快領頭羊企業的培育。目前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規模以上企業有近3萬家,但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有多少家?*近麥肯錫公司的*問我:“中國在向世界石油化工強國邁進中,能否培養出中國自己的杜邦、巴斯夫?如果能,究竟會是花落誰家?”這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我雖然用外交辭令回答了這個問題,但這個問題一直成為我的一個心結。
*近國際知名的咨詢機構科瑞唯安評出的2018~2019年度全球創新百強企業,其中有15家化工企業,沒有一家中國企業。
2018年在世界500強企業名單中,中國企業榜上有名的共有60家,其中入圍的石油和化工企業共有16家,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和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分別排名為第三名和第四名,他們的營業收入和實現利潤分別是3269.5億美元、3260.1億美元和15.4億美元、-6.9億美元。500強*后一家企業的營業收入為235.6億美元,這16家企業應該都是行業的*,但他們能夠代表或者能夠成為中國的杜邦和巴斯夫嗎?
在美國,有杜邦和陶氏可以代表美國石油化學工業,在德國,有巴斯夫和贏創可以代表德國石化業,在日本,有三菱、三井可以代表日本石化業,在目前和未來,誰能代表中國的石油和化學工業?在中國,誰能站出來說我能代表中國?目前可能還沒有一家公司有這樣的資本和水平,但一個強大的中國必須要有世界*的公司,建設具有世界*水平的石油化工公司,這就是我們全行業的共同使命。
在加快領頭羊企業的培育中,我們還要通過市場的力量加快淘汰一些落后產能和落后企業,加快優勢企業對劣勢企業的兼并重組,沒有這種壯士斷腕的勇氣,全行業小亂差的混亂、落后局面是沒有辦法從根本上加以改變的。
四是加快綠色化工技術的創新。當前我們行業綠色發展面臨著嚴重的挑戰,首先是安全生產的挑戰。2018年以來,我們行業重特大安全事故不斷,四川宜賓“7.12”事故,張家口“11.28”事故,鹽城“3.21”事故,*近“7.19”河南義馬氣化廠又發生了重大爆炸事故,造成15人死亡,16人重傷。連續發生的重大化工事故,不僅給人民群眾生命財產造成巨大損失,而且也給全行業發展帶來極大負面影響,這種狀況必須要采取有效措施,迅速加以扭轉。
其次是“三廢”排放面臨巨大挑戰。據不完全統計,我們行業每年危險廢物產生量約1500萬噸左右,在《國家危險廢物名錄》中與石化相關的共有28大類,占56%,廢物代碼226個占45%,磷石膏每年產生量8000萬噸,是長江生態修復“三磷”治理的重點,堆存量已超過3億噸,安全環境隱患突出。全行業VOCs排放量約500萬噸,占工業VOCs排放量的40%,石化行業面臨的環境壓力越來越大。
再次是能源資源消耗面臨巨大挑戰。我們石化行業是能源資源消耗的大戶,能源資源消耗面臨著巨大的挑戰。2018年全行業能源消費總量高達5.87億噸標煤,位居工業部門第二位。原油和天然氣資源大量依賴進口,2018年原油進口4.62億噸,同比增,10.1%,連續第二年成為全球*大原油進口國,對外依存度高達70.8%,天然氣進口量1257億立方,同比增,31.9%,對外依存度為43.2%.合成氨、甲醇、乙烯等重點產品平均能效水平與國際*相比普遍存在10%~20%的差距,落后企業能效水平與能效領跑者水平的差距超過50%,個別產品甚至超過100%.能源消費總量居高不下,能源資源約束進一步增強,是行業高質量發展過程中面臨的嚴峻挑戰。
挑戰就是機遇,化學工業有著從分子結構上改變物質性質的本領,綠色化學,循環經濟正是我們大有作為的新領域,可以成為行業可持續發展的新的增長點。節能技術、水處理技術、環保技術、循環經濟技術,綠色化學技術等等都面臨著一系列創新的課題,也面臨著一系列全新的機遇。
五是加快經濟效率水平的提升。*近我把我們全行業與國際主要石油化工企業經濟效益的指標進行了一下比較,可以看出,我們的效益指標同國際*有著很大的差距。差距就是潛力,差距的背后,反映著我們的經營理念、管理方式和技術管理水平的潛力。我們必須要在對標中找差距,在對標中挖潛力,在對標中促提升。
標簽:經濟運行形勢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