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從大唐內蒙古克旗煤制氣公司傳出消息,我國*煤制氣示范項目剛剛完成SNG催化劑計劃性更換工作。此舉表明,經過313天的長周期工業化運行驗證,大唐化工研究院自主開發的SNG催化劑首次實現大規模工業化應用,各項性能指標均優于同類型進口催化劑。
“SNG催化劑的性能超出預期,我國煤制天然氣催化劑從此可以擺脫對國外的依賴,這對于推動和促進我國煤制天然氣產業化具有積極意義。”大唐化工研究院總工程師梅長松表示。
據梅長松介紹,本次SNG催化劑工業化試驗始于2018年8月27日,大唐克旗煤制天然氣公司甲烷化工業裝置首次裝填了大唐自己開發的催化劑產品,裝填量約11.5噸。該催化劑累計運行313天,*高負荷107.64%,平均負荷高于90%,經受住了2018年冬天向北京供氣的高滿負荷考驗,各項性能指標均優于進口同類型催化劑。
“大唐化工研究院研發的SNG催化劑反應活性更好、使用壽命更長。”大唐克旗煤制氣公司總工程師鄧永斌介紹說,大唐SNG催化劑的反應活性更好,原料氣在整個催化劑床層10.8%處即達到反應平衡,同樣條件下進口催化劑在床層17.6%處達到反應平衡。大唐催化劑使用壽命也比進口催化劑要長。截至催化劑卸出,催化劑床層反應熱平衡點下移僅從10.8%降至17.6%,熱點下移速率為同等條件下進口催化劑的1/3~1/2。在催化劑強度和抗粉化性能方面,催化劑卸出后未發現大面積破損或粉化現象,明顯好于進口催化劑,且催化劑床層壓降上漲速率僅為相同條件下進口催化劑的1/2。
“大唐自主研發的SNG催化劑助力我們實現了穩產高產,功不可沒。”鄧永斌表示。克旗煤制氣項目2018年累計生產天然氣10.9億立方米,*高日產量達409.8萬標準立方米,均為項目投產以來*高產量。今年上半年該項目再傳捷報,1~6月累計生產天然氣6.77億標準立方米,同比增加18.74%,實際生產能力已經超過13.3億立方米/年的設計水平。這一數據同時表明,我國*煤制天然氣示范項目已經實現了“安穩長滿優”運行。
中新能化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大唐SNG催化劑工業應用項目總責任人王鶴鳴表示,中國煤制天然氣作為國家能源戰略安全的煤炭清潔利用新興產業,發展前景*廣闊。大唐自主開發的SNG催化劑首次工業應用獲得成功,使我國煤制天然氣產業徹底擺脫了國外技術制約,降低了SNG催化劑采購成本,提高了煤制天然氣項目的經濟效益。
鏈接
來自中國石化聯合會煤化工專委會的數據表明,目前國家發改委共計核準7家煤制天然氣項目,其中已投產項目共4家,總產能達51億立方米/年。已投產項目所采用的關鍵核心技術——SNG技術均為國外引進技術,一方面存在國外“卡脖子”問題;另一方面價格過高,影響了煤制氣的生產成本。
為實現中國煤制天然氣項目示范運行和關鍵技術國產化替代,中國大唐于2007年開始SNG工藝和催化劑國產化替代研究,2010年獲得國家“863”計劃重點項目支持,2014年自主開發的SNG工藝與催化劑技術通過了國家權威機構組織的科技成果鑒定。
2018年12月28日,大唐化工研究院研發的SNG催化劑在經過一個階段的工業化試驗后,通過了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組織的*評審。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