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氟硅有機材料工業協會在蘇州召開了2019年中國氟硅行業安全環保工作研討會。會議達成共識:行業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安全與環保是基本保障,這兩個指標不僅是企業生存發展的根基,也是氟硅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得以勝出的“加分項”。
安環形勢依然嚴峻
“危險化學品典型事故許多都發生在夏季,特別是7~8月天氣炎熱,企業更是要加強安全工作,不能有絲毫的松懈。”應急管理部危化監管司處長裘凱棟在大會報告中提到,近十年來,我國危化品安全生產形勢總體呈現穩定好轉的態勢,但目前仍然處于事故易發期,較大及以上危化品事故仍時有發生,安全生產形勢依然嚴峻復雜。
中國氟硅有機材料工業協會秘書長張建軍也提醒,目前,我國氟硅行業正處于由大國向強國轉型的關鍵時期,除了在人才、工藝技術、下游產品品種、質量、應用領域等方面縮短與國際*的差距外,在安全、環保、社會責任等方面也不能落下。
與其他化工行業環保工作有所不同,除了要管好“三廢”以外,氟硅行業還要履行國際公約。作為《斯德哥爾摩公約》與《蒙特利爾議定書》的簽約國,我國對持久性有機污染物(POPs)和消耗臭氧層物質(ODS)進行了嚴格管控,其中涉及的氟化工產品包括全氟辛酸及其鹽類和相關化合物(PFOA)、含氫氯氟烴(HCFCs)、全氯氟烴(HFCs)等。
對此,生態環境部對外合作與交流中心履約三處李秋爽博士提醒企業,要高度關注國內外相關政策變化動向,加快PFOA、HCFCs替代品開發及應用,提升有毒有害物質環境風險管理能力,未雨綢繆早做準備才能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贏得先機。
落實主體責任是關鍵
“安全生產與環境保護對于氟硅行業尤為重要,其生產過程中涉及的危化品種類多、數量大、毒性高,易燃易爆,一旦發生事故企業將損失巨大。因此,企業領導一定要高度重視。”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質量安全環保部副主任嵇建軍表示。
裘凱棟表示:“當前危化品安全工作的重點之一就是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從監管的角度講,推動企業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是政府安全監管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針對企業如何承擔起主體責任,嵇建軍表示:“可以從3個方面抓好落地,一是思想重視,不賺帶血的錢;二是認真嚴格執行好制度;三是抓好隱患排查和整改。”
大金氟化工(中國)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何才銀表示,提高安全生產水平是大金永恒的追求,公司在安全生產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構筑并完善了全公司安全生產管理體制,并在現場班組層面全方位開展全員參與的安全活動。
對于絕大多數化工企業而言,危險與可操作性(HAZOP)分析都請專業的安全服務公司來做,但上海樹脂廠有限公司卻選擇了自己來做。該公司副總經理季麟表示:“落實企業的主體責任就是企業要對自己負責,不是別人‘要我做’,而是自己主動的‘我要做’,因為企業的安全隱患只有自己*清楚,改進方案也應該是企業自己根據具體情況來制定。”
新技術讓管理更智慧
隨著新型信息化技術在化工行業推廣應用,并成為化工安全生產管理的新抓手,借助大數據、物聯網及人工智能技術等,化工行業的安全管理可以變得更科學、更可靠、更智慧。會上,中國化工集團流程工業大數據項目總監郭志嘉與天津大學化工學院過程裝備與控制系主任陳旭介紹了新型信息技術在提升公司安全管控能力上發揮的作用。
郭志嘉介紹,圍繞流程制造企業安、環、穩、長、滿、優運行的核心需求,中國化工搭建了藍星智云智慧安監平臺,充分運用*的工業大數據、物聯網以及人工智能技術,可有效提升風險管控技術與能力,不斷提升企業安全風險控制系統的可靠性,切實提升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處置能力。
研發團隊開發了4項核心產品技術,包括微型化近紅外光譜儀、實時大數據建模和運行平臺、基于光譜的實時運行引擎和手持式近紅外分析儀,核心技術目前已經在南通星辰、星火有機硅、星火航天等集團內部企業進行了試點應用,部分企業已經成功上線運行,實現了安全管理的實時性和可控性、設備故障預警、實時的操作優化等功能。
陳旭介紹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典型石化過程安全保障關鍵技術及裝備研發”項目。該項目于2018年啟動,針對氟化工生產過程安全保障關鍵技術及裝備研發中存在的共性問題和關鍵技術難題, 建立氟化工過程安全保障技術及裝備體系,構建氟化工生產過程安全保障和應急救援一體化平臺。
標簽:氟硅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