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2019年中國中藥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報告指出,受多方面因素影響,我國中成藥成臨床濫用重災區。據了解,為合規中成藥用藥,近日,國家發布了中成藥類重點監控藥品目錄,其中對中藥處方開具資格作出了嚴格規定。業內表示,隨著國家政策的發布以及醫改措施的進一步推進,我國中藥市場將面臨著巨大轉型升級壓力。
數據顯示,我國中藥產業在過去的20年間發展較快,增長達到36倍之多,預計到2020年,中藥規模以上企業收入或將達15823億元。市場規模方面,2015年中國中藥的市場規模為3918億元,占中國醫藥市場的32.1%。2011-2015年,中國中藥市場規模的復合增長率為16.8%,遠高于GDP的增速。2016-2020年,中國中藥行業仍將快速發展,到2020年市場規模將達5806億元,復合增長率為8.2%,將繼續快于GDP的增速。預計2019年我國中藥市場規模將達5376億元,2020年中藥市場的銷售額將會占整個醫藥市場的32.4%,基本與2015年持平。
如何讓中藥更好地造福患者,滿足臨床應用需求?這不僅需要國家在政策上加以推進,如限制西醫開中藥等,另外,更需要企業在生產過程中加以嚴密控制,從源頭上保障中藥質量。
在中藥智能制造的發展道路上,一些企業不斷實現中藥智能制造裝備的創新,如通過數據系統和信息系統,研發高速微滴丸工藝與成套智能裝備等。“在智能制造利好政策的推動下,我們將不斷推動中藥產業邁進智能制造時代,從而實現中藥產業的轉型升級。”有企業負責人表示,他們正在不斷完備數字化研究平臺體系,實現工藝數字化設計、過程模型化控制等。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統計數據顯示,2010-2017年,我國智能制造行業保持著較為快速的增長速度,2010年我國智能制造業產值規模已達3400億元。2012年我國智能制造業產值規模突破5000億元。到了2016年我國智能制造業產值規模首次突破萬億元。截至2017年我國智能制造業產值規模在15000億元左右。按這樣的發展趨勢來看,初步測算2018年我國智能制造業產值規模到達18000億元左右。預測2019年我國智能制造業產值規模將突破2萬億元。
“智能制造簡單來說就是能夠自動分析,優化并反饋,提升制藥生產效率和質量。”有行業人士也表示,中藥成分有成百上千種,生產過程中會發生復雜的物理變化、化學變化,利用智能制造技術,實現機器代替人工,將可以更好地提高生產效率,保障產品質量。另有*也指出,智能制造助力中藥產業發展的核心在于突出中醫藥特色,重點分析中藥存在的問題。
中藥質量的安全、有效、穩定、均一,這是人們共同關注的問題,然而要保障中藥制藥質量,制藥設備和工藝*關鍵,在制藥工藝設計時納入智能制造理念,運用智能制藥裝備,提高制藥車間自動化,這對于當前中藥制造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中藥產業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通過廣大企業的不斷努力,我國中藥產業得到了較大發展,如2017年中藥產值接近9000億元。但是仍值得一提的是,從目前來看,我國中藥產業仍然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和挑戰。我國現階段中藥產業雖然實現了機械化和自動化,但是還并沒有真正實現數字化和智能化。
中藥智能制造的核心是質量數字化。面對行業的大發展以及國家對中藥市場監控的越來越嚴格,未來中藥制藥企業還需不斷進行技術創新,立足于中藥的現代化、國際化,用現代科技手段解決中藥生產工藝難題。而在中藥新藥的研發上則需付出更多努力,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