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電網公司計劃到2021年初步建成泛在電力物聯網,基本實現業務協同和數據貫通,初步實現統一物聯管理,各級智慧能源綜合服務平臺具備基本功能,支撐電網業務與新興業務發展,其中由于配電領域量大、面廣,成為重點建設方向之一,面臨著巨大的機遇與挑戰。下面小編和大家分享小編查到的關于配電物聯網發展的消息~
標準—《智能配變終端技術規范指南》正式獲批立項
近日,經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新標準委員會(IEEE NesCom)討論投票,由國網主導發起的《智能配變終端技術規范指南》正式獲批立項,標準編號為IEEE P2815,是國網在泛在電力物聯網領域的國際標準。
智能配變終端基于物聯網架構設計,采用“硬件平臺化、軟件APP化”的全新設計思路,以邊緣計算方式滿足不同場景配電臺區信息處理與決策需求,打破了傳統終端由于非平臺化設計和軟硬件緊耦合帶來的應用擴展難、運維成本高問題。
該標準提出了部署在配電變壓器處的智能終端所應具備的技術要求,包括環境、電源、通信和信息交換接口、固件和軟件平臺等各個方面,規范了智能配變終端的制造、檢驗、使用、驗收全流程管理,確保配電物聯網落地實施,滿足快速增長的分布式發電并網、儲能調節等新業務需求。
國網全程組織、指導并參與該標準的申請立項工作。中國電科院將作為技術牽頭單位開展工作,天津大學、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上海交通大學、施耐德電氣有限公司等多家國內外院校和企業參與標準的具體制定工作,計劃在兩年內完成編制并發布。
除此標準外,配電物聯網相關標準目前已完成《配電物聯網技術導則》、《配電物聯網云平臺功能規范》、《配電物聯網MQTT協議》等11項團體標準,配電物聯網:架構與功能要求》國際標準也正在立項申請。
落地—配電物聯網網格邊緣代理系統24日在江蘇蘇州試點應用
今年以來,根據國網公司工作要求,山東、杭州、蘇州、南京、天津、上海等地先后開展了配電物聯網示范區建設,標志著泛在電力物聯網技術已慢慢從概念走向了實踐。
7月24日,基于邊緣計算的配電物聯網網格邊緣代理系統,在江蘇蘇州試點應用,該系統可自動調節數萬千瓦量級可控負荷,具備故障預知、故障定位、線損管理、狀態監測、用戶用能分析等功能。
據介紹,該系統目前可實現1秒內鎖定故障位置,30秒內隔離高壓故障恢復供電,并將故障信息同步報送至搶修人員,將搶修人員達到故障現場平均時長縮短到16.2分鐘。
傳統配電網架類似“糖葫蘆”,上端一旦出現故障,下端也會跟著停電;網格化則是按照地理區域把配電網劃分成獨立網格,每個網格分而治之,一個網格停電,不會影響其他網格,從而提高供電可靠性。
技術—新一代智能配變終端
配電側設備種類多,監測以及通信的環境、實況較復雜,構成了一個充滿活力的市場,智能配變終端成為大家關注的重點之一,可應用于拓撲識別、停電上報、電網平衡、輔助線損管理和防竊電、充電業務有序管理等業務中。
相關閱讀:配電物聯網建設火熱,“智能配變終端--TTU” C位出道!
邊緣計算對于泛在物聯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除應用于配電物聯網之外,“多站融合”也是邊緣計算的重要應用場景之一。近日,重慶江北供電公司110kV沙溝變電站多站融合試點項目正式開通、運營。該項目多主體參與,重慶公司與信產集團合作,構建了“共商共建共營共贏”的商業模式。是國網公司利用變電站站內空間建設的多站融合項目,也是國網公司實現云邊協同、聯網運營的多站融合項目。通過信產集團北京運營中心業務分發,沙溝變電站已為騰訊云游戲、愛奇藝視頻、CDN下沉節點提供計算、存儲等服務。通過云邊協同,可極大提高游戲、視頻等用戶體驗,并帶動新業務發展。
(資料來源:同化順財經、電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