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在线视频-亚洲综合在线观看视频-亚洲综合视频网-亚洲综合色秘密影院秘密影院-日本三区四区免费高清不卡

當前位置:全球化工設備網 > 資訊 > 行業動態 > 正文

山東省正式公布《關于深化創新型省份建設若干措施的通知》

作者: 2019年08月02日 來源:全球化工設備網 瀏覽量:
字號:T | T
7月31日,山東省正式公布了《關于深化創新型省份建設若干措施的通知》,*值得我們關注的是文件明確提出:堅持開發區市場化改革取向和去行政化改革方向,推進多種形式的“黨工委(管委會)+”體制改革。支

  7月31日,山東省正式公布了《關于深化創新型省份建設若干措施的通知》,*值得我們關注的是文件明確提出:堅持開發區市場化改革取向和去行政化改革方向,推進多種形式的“黨工委(管委會)+”體制改革。支持*開發區和發展水平較高的省級開發區整合或托管區位相鄰、產業相近、分布零散的產業園區。這將對山東全省開發區格局產生重要影響。

山東省人民政府

關于深化創新型省份建設若干措施的通知

魯政字〔2019〕142號

各市人民政府,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各大企業,各高等院校:

  為深入貫徹習  近 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  九 大精神,全面落實習  近 平總書記視察山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高質量創新*高質量發展,根據《山東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山東省創新型省份建設實施方案的通知》(魯政發〔2017〕38號)精神,經省委、省政府研究,現就深化創新型省份建設制定如下措施。

一、總體要求

  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創新是第一動力、人才是第一資源,把科技創新擺在山東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聚焦新舊動能轉換、鄉村振興、海洋強省、三大攻堅戰、軍民融合、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區域協調發展、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等八大發展戰略,加快創新型省份建設攻堅。到2020年,全省全社會研發(R&D)經費支出占地區生產總值(GDP)的比重達到2.6%以上,*高新區達到15家左右,高新技術企業達到13000家以上,50%以上的設區市建成創新型城市,綜合科技創新水平指數力爭提升3-4個位次,具有山東特色的創新體系更加協同高效,我省躋身全國創新型省份前列,為實現“走在前列、全面開創”目標,建設新時代現代化強省提供強大動能。

二、加快推動區域創新協調發展

  1.加快打造一批具有影響力的區域科技創新中心。支持濟南加快建設齊魯科創大走廊、國際醫學科學中心、量子大科學中心、國家超級計算濟南中心等重大創新載體,打造以信息技術、生物醫藥等為特色的區域性科技創新中心,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支持青島以推動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入列和中科院海洋大科學中心建設為契機,布局建設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和大科學裝置群,打造以海洋、軌道交通、新能源、軍民融合為特色的科技*城。支持煙臺與威海協同培育以先進制造、高端裝備、新材料為特色的區域科技創新中心,打造面向日韓和東北亞的區域開放創新高地。

  2.加快建設更多創新型城市。支持各市立足自身資源稟賦、產業特征、區位優勢、發展水平等基礎條件,加快創新型城市創建進程。對*建成創新型城市、在建成創新型省份中發揮重要支撐作用的市,省財政給予獎勵。到2020年,濟南、青島、煙臺、濟寧、濰坊、東營等市創新型城市建設水平進一步提升,力爭淄博、威海、日照、臨沂、泰安、濱州、德州等市建成創新型城市。

  3.積極打造德棗科技創新走廊。支持德州、濟南、泰安、濟寧、棗莊等京滬高鐵沿線城市對接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三角洲一體化發展等國家戰略,布局建設產業技術研究院、大學科技園、技術轉移機構、中試基地等創新載體,打造高新技術產業聚集帶。力爭到2020年,走廊5市建設各類創新創業載體50家以上,高新技術企業總數達到4000家以上。

  4.推動魯西地區加快創新崛起。采取省市共建等方式在魯西地區建設一批省級創新平臺和高水平研發機構,省財政結合現有科技創新發展資金統籌給予支持。支持省內外高校、科研單位在魯西地區設立大學科技園、新型研發機構,省財政擇優給予支持。支持在魯西工業強縣探索建設公司化運營、專業化管理的省級高新區。支持棗莊加快創建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支持濱州打造中國“鋁谷”平臺。

三、加快打造一批*高質量發展的創新高地

  5.加快開發區改革創新發展。堅持開發區市場化改革取向和去行政化改革方向,推進多種形式的“黨工委(管委會)+”體制改革。支持*開發區和發展水平較高的省級開發區整合或托管區位相鄰、產業相近、分布零散的產業園區。引導經濟開發區向創新型園區轉型。實施開發區高新技術企業倍增計劃。到2020年,爭取日照、菏澤、聊城省級高新區升級為國家高新區;全省高新區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超過2.3萬億元,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占全省比例達到25%左右;全省經濟開發區培育營業收入過千億元的產業集群10個以上;各類科技園區營業總收入達到2.8萬億元以上。

  6.提升山東半島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示范*作用。推動山東半島六市國家高新區一體化協同創新發展,按照“以藍色經濟*轉型升級”的戰略定位,布局建設一批重大創新平臺和全球技術轉移轉化中心,集聚高端創新資源。力爭到2020年,濟南、青島高新區全國綜合排名在2018年基礎上實現位次前移;山東半島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高新技術企業達到3000家左右,其中,濟南高新區超過1000家,青島高新區超過500家,淄博、濰坊、威海高新區超過400家,煙臺高新區超過300家;產值過千億的創新型產業集群達到10個左右。

四、加快培育重點領域創新發展新優勢

  7.加快研發突破一批前沿*性技術。加強基礎研究前瞻布局,在新一代人工智能、量子科學、智能制造、腦科學、生物技術、生命科學、前沿材料、海洋科學等領域組織實施一批重大基礎研究項目和大科學計劃。積極參與潔凈能源、量子技術、農業科學國家實驗室創建。主動對接國家重點實驗室體系重組部署,聚焦八大發展戰略實施和*學科建設,重組山東省重點實驗室體系,布局建設一批山東省實驗室,爭取在化學、生物學、醫藥、材料、制造、能源、海洋等我省具有優勢的學科領域新創建若干國家重點實驗室。到2020年,省財政科技資金中基礎研究投入占比爭取達到6%左右,新增國家重點實驗室5個以上。

  8.加快培育一批重大產業技術和產品。在人工智能、生物技術、生命健康、燃料電池、高性能芯片等領域布局建設一批技術創新中心,在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工業互聯網等領域建設一批制造業創新中心,在云計算裝備、潔凈能源等領域組建一批產業創新中心,承擔一批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形成一批重大產業技術和產品。到2020年,爭取建設一批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和國家產業創新中心。

  9.加快掌握一批產業核心專利和技術標準。實施“十強”產業知識產權行動計劃,強化產業化導向的專利組合和布局,加大對發明專利和PCT國際專利申請的資助力度。實施專利國際化戰略,鼓勵企業開展海外知識產權布局。實施標準化戰略,加快構建技術標準體系。到2020年,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12件以上,年PCT國際專利申請量達到2500件,新制定地方標準、國家標準和國際標準450個左右,形成一批“十強”產業重點領域核心技術知識產權群。

  10.加快建設一批現代優勢產業集群。大力推進“現代優勢產業集群+人工智能”,爭創國家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融合發展先導區,支持濟南、青島創建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強化科技成果與“十強”產業的精準對接,支持企業牽頭實施重大科技成果產業化,加快培育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和創新型產業集群。鼓勵各市根據創新型產業發展定位,制定個性化的產業創新扶持政策。到2020年,全省“十強”產業領域技術合同交易額達到1000億元,過千億元的創新型產業集群達到20個左右;到2025年,全省高技術產業主營業務收入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比重比2018年提高5個百分點。

五、全面提升各類主體創新能力

  11.加快培植一批*發展型科技企業。實施科技型企業梯次培育工程,建立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庫,完善覆蓋不同發展階段的企業創新扶持政策體系。實施科技型企業上市培育計劃,推動符合條件的企業到科創板上市發展。爭取到2020年,培育科技型中小企業達到3萬家左右,全省高新技術企業超過1.3萬家,瞪羚企業達到300家以上,涌現出一批具有影響力的獨角獸企業和創新型領軍企業。其中,濟南、青島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爭取達到3000-5000家,煙臺、濰坊爭取達到1000家以上,淄博、濟寧、威海、臨沂爭取超過600家,其他各市爭取達到300家左右。落實高新技術企業稅收增長獎勵機制,強化國有企業技術創新經營業績考核。到2020年,力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經費支出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達到1.55%,省屬國有工業企業研發費用投入年均增幅不低于10%;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開展研發活動的企業占比達到30%以上,實現大型工業企業研發機構全覆蓋,全省每萬名就業人員中研發人員數達到60人年以上。

  12.加快創建一批*大學和*學科。加快推進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支持駐魯高校加快創建*大學和*學科,強化數學、化學、材料等學科建設。研究制定重點建設大學實施方案和*學科筑峰計劃實施方案,主動布局、重點建設一批優勢特色學校和學科。加強人工智能、信息科學、納米技術、腦科學、生物技術、醫養健康等交叉學科布局,建設一批協同創新中心和大學科技園。到2020年,全省高校知識產出能力顯著增強、人才凝聚作用顯著提升,發表ESI高被引論文1500篇左右,力爭80個左右學科進入ESI學科排名前1%,并實現進入前1‰的突破。

  13.加快打造一批“政產學研金服用”創新創業共同體。實施創新創業共同體培育計劃,加快將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打造成為示范樣板,培育政產學研金服用協同聯動、融合發展的創新創業生態。加快山東高等技術研究院建設,與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等大院大所、*高校合作新建一批重大科研機構,省財政按“一事一議”方式給予支持。到2020年,建成20家左右區域性、專業性的省級創新創業共同體,建成市級創新創業共同體100家以上,帶動知識密集型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到15%以上,培育一批高素質的創新中介從業人員。

  14.加快凝聚一批高層次創新人才。出臺《山東省人才發展條例》,制定加強新形勢下引才用才舉措,深入實施高層次人才工程,搭建若干“諾獎科學家實驗室”,建設一批海外人才離岸創新創業基地,強化高精尖缺人才“一事一議”精準引進機制。到2020年,力爭通過“一事一議”方式引進*人才40名左右,省級以上高層次人才工程培養引進人才累計達到4000名左右。

  15.全面提升公民科學素質。調整優化高等教育結構,做大做強研究生教育,穩步發展本科教育,全面落實高等職業教育百萬擴招政策,到2020年,力爭每萬人擁有受大專及以上教育程度人口數實現較大增長。加強科普基礎設施建設,實現市級綜合性科技館全覆蓋,到2020年,50%以上縣(市、區)建成科普場館,公民具備基本科學素質的比例達到10.5%左右。

六、強化對創新型省份建設的支撐保障

  16.加強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強化各級黨組織對推進創新型省份建設工作的領導。建立省科技領導小組領導下的創新型省份建設協調機制,統籌推進創新型省份和創新型城市建設。各市建立健全創新型城市建設工作協調機制,制定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創新型城市建設的政策措施,加大創新型城市建設推進力度。健全縣級科技行政部門,配齊配強科技管理隊伍,加強必要經費保障。

  17.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力度。整合設立省科技創新發展資金,省財政每年安排不少于100億元支持創新型省份建設。發揮省財政資金引導作用,鼓勵金融、社會資本支持科技創新,持續提高全社會研發投入水平。到2020年,50%以上的設區市全社會研發(R&D)經費支出占地區生產總值(GDP)的比重達到2.6%以上。其中,青島力爭超過2.85%,濟南、淄博、煙臺、濰坊、威海、臨沂力爭超過2.7%,泰安力爭超過2.6%,棗莊、濟寧力爭超過2.5%。對實現投入強度目標且研發投入對全省貢獻大或提升幅度高的市,省財政給予獎勵。

  18.持續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創新。深化科技領域“放管服”改革,健全科技創新市場導向制度,進一步強化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擴大高校、科研院所自主權。深入推進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改革,不斷優化科技創新環境,激發廣大科技人員和各類創新主體的積極性創造性。加強科研誠信體系建設,健全科研誠信協同工作機制,優化監督管理機制,建立科技創新容錯機制,進一步弘揚科學家精神。加快形成更加公平開放的市場環境,進一步優化創新創業生態。

  19.加強創新型省份建設進展監測評價。省科技、統計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建立創新型省份建設指標監測評價體系和進展監測機制,提高監測數據統計的全面性和時效性,結合監測情況及時完善創新型省份建設推進機制。建立第三方評價機制,定期開展16市區域創新能力監測評價,加強對各市創新型城市建設的指導。

全球化工設備網(http://www.tupvw34.cn )友情提醒,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全球化工設備網!違者必究.
免責聲明:1、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或者作者自行發布,本網發布文章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給訪問者,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同時本網亦不對文章內容的真實性負責。
2、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作出適當處理!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86-571-8897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