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一輛滿載CNG的罐車駛出官114接轉站,將天然氣運送給勝利油田天然氣銷售公司。這是勝利油田現河采油廠處理過的零散天然氣。
現河采油廠積極踐行綠色企業行動計劃,實施天然氣產、收、銷、用一體化管理,形成具有現河特色的零散天然氣分類治理回收技術體系,持續打造城中油區綠色企業新優勢。上半年,現河廠完成天然氣商品量683.2萬立方米,是年度計劃的71.92%。
7月26日中午,孫宇鵬收到一條短信,內容是郝現采油管理區當天的天然氣產量、昨日對比及本月計劃完成率。作為該區黨委書記,他每天中午都會收到由廠信息中心發送的短信。
在以前技術不成熟的情況下,伴生氣一般靠火炬系統燃燒處理,會造成VOC(揮發性有機化合物)超標,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伴生氣若在油井生產中不能及時排出,還會影響抽油泵效率和產量。2018年6月,勝利油田出臺《勝利油田綠色企業行動實施方案》,明確指出要強化綠色生產,增加天然氣燃料占比,加大推廣使用管道天然氣力度,內部挖潛伴生氣。
“當前全面覆蓋的信息化設備,能讓我們更精準地掌握天然氣生產運輸的各個流程節點。”副廠長李景營說。為全面掌握天然氣產量,現河廠自主研發“天然氣日度產量查詢”“天然氣日度產量輸差曲線”模塊,實時顯示各節點的產氣、收氣、輸氣、用氣量和任務量,并制作成日度曲線,通過放大曲線離差發現問題,分析曲線趨勢研判問題,科學、及時、全面掌控天然氣生產運輸情況。
7月25日,在梁60-24井現場,首席技師李西江正在調試套管氣回收裝置。該回收裝置目前已在現河采油廠、海洋采油廠推廣達100套。為全面高效回收天然氣,由現河廠技師團隊牽頭,自主革新研發星旋泵套管氣回收技術、電動活塞套管氣回收技術等多項套管氣回收技術,2018年回收套管氣36萬立方米。在此基礎上,他們因地制宜、因井施策,梳理歸納出憋壓生產、燃燒利用、油套聯通、集中回收四類套管氣分類治理措施。
“回收治理套管氣是一項系統性工作,需要通過行之有效的措施,在各流程節點全面發力。”采油工程首席*馮慶偉說。為使回收技術更具可操作性,現河廠制定套管氣回收適應性推薦表,根據油井類型明確回收設備、運行方式、管理要點、適應區塊及集氣特點等要求。
除了源頭集氣,還要在運輸過程中設法減少氣體損失。“油井產生的天然氣從管道輸送到接轉站、聯合站,在站庫中經過三相分離器、事故罐、外輸泵、外輸加熱爐后,才會送往下一站。”李景營這樣描述。在運輸、儲運過程中,損耗在所難免。為此,現河廠對郝西、河143等接轉站進行密閉改造,在郝現、史南聯合站等大型站庫的儲油罐頂安裝常壓罐配套輕烴回收設備,實現供氣區、站、庫全密閉運行,每天減少天然氣損失1200立方米。
此外,為避免不法分子通過各類手段私拉亂接套管氣,現河廠與勝利油田治安保衛中心和濱南公安分局進行聯動,深入開展私拉亂接水電氣暖集中清查整治行動,重點對富氣計量站進行排查治理,形成打擊治理私拉亂接套管氣的高壓態勢。
位于山東省東營市六戶鎮的六戶交接站,是現河廠天然氣的*后一站。每天,現河廠都會與天然氣銷售公司在此核對交付天然氣量。“不少天然氣中含有硫化氫,且濕度超標,這些問題我們會在運送過程中逐個擊破。”李景營介紹。
為保障外輸天然氣的質量,現河廠實施全過程管理,通過節點化管理,持續加強各個站庫進出口硫化氫含量的檢測力度,優化對輕烴系統的運行控制,提高干燥、脫硫標準,確保外輸天然氣質量達標。
除了外輸交氣,天然氣還就地應用于原油脫水、外輸加熱、生活采暖等環節。“結合季節特點,我們在安全運行的情況下,采用低溫輸送的方式,先后停掉了5臺加熱爐。”馮慶偉介紹。與此同時,樂安聯合站通過實施采出水伴生地熱利用項目,替代了站內所有加熱爐、蒸汽鍋爐,預計2019年全年節約4975噸標煤。
*掌握生產運輸各節點
自主研發模塊
制作日度曲線
分類回收套管氣
密閉改造站庫
源頭集氣,運輸減少損失
節點化管理外銷
替代加熱爐
外銷、就地應用天然氣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