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至28日,2019年全國大學生記者訓練營走進涪陵頁巖氣田,來自北京大學、南開大學、四川大學等17所高校的18名大學生,在《中國青年報社》和中國石化宣傳工作部的帶領下,以體驗加采訪的方式,與涪陵頁巖氣田各行各業近距離接觸,并以紙媒、微博、微信、抖音等形式對涪陵頁巖氣田進行全媒體報道。
據了解,全國大學生記者訓練營由中國青年報社、中國高校傳媒聯盟、中國石化集團公司聯合主辦,已攜手走過了8個春秋,此次是第15期。多年來,主辦單位和相關協辦單位組織300多名大學生深入一線,對油氣勘探開發、煉化、銷售等石油石化全產業鏈進行了深入細致的采訪和報道,為校園學子掌握國情、了解央企提供了實踐與成長的平臺。
涪陵頁巖氣田是此次活動的第二站,江漢油田涪陵頁巖氣公司結合同學們的專業特點,聯系氣田生產實際,以“涪氣與你同行”為主題,安排了座談交流、井站采訪、采氣巡檢體驗、實物參觀、野營房住宿、文體聯誼等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同學們感受氣田花園式工廠的環境,體驗“我當一次巡檢工”的艱辛,探尋綠色氣田的故事。
在焦頁1號采氣平臺,烈日當空,大學生有的拿著相機,支起架子,對著氣井、展板拍攝,有的圍著平臺員工,仔細了解氣田開發歷程、采氣工藝和流程,頗有專業范兒。“氣井在生產嗎?怎么一點聲音也沒有?”華東師范大學的王佳珍很吃驚。現場工作人員告訴她,氣井正在靜悄悄地采氣,相較常規天然氣,涪陵頁巖氣更為優質清潔,甲烷含量超過98%,不含硫化氫等有毒氣體。看著整潔的井場,漂亮的采氣樹,四周青山環繞,郁郁蔥蔥,鳥語花香,大學生們“嘖嘖”稱贊。隨后的合影中,大家不約而同的喊出了“為美好生活加油”的響亮口號。
在焦頁23號壓裂平臺,整齊排列、氣勢恢弘的大型壓裂機組映入眼簾,讓大學生們深感震撼。跟隨江漢測錄井公司射孔專家潘金國的腳步,大家在壓裂機組、高壓管匯旁,仔細聆聽專家對壓裂流程、工藝的介紹。炎炎烈日之下,汗水浸濕了紅色工衣,但同學們依然堅持,滿臉認真。聽說氣田開發初期,進口橋塞一支20萬元,而石化人自主研發的國產化橋塞一支2萬元,不僅打破了國外壟斷,而且成功反銷美國,精彩的“逆襲”故事贏得了陣陣掌聲和歡呼聲。
在氣田生產調控中心,大家對智能化氣田建設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在白濤集輸站,大家參觀了解先進的頁巖氣脫水、集輸工藝和流程后,和一線員工坐在一起聊起了他們的工作和生活情況,聽說采氣員工從職場“小白”經過幾年的學習鍛煉,變成了“五星級”場站員工,大學生們紛紛鼓掌。
“我當一次巡檢工”是此次活動中的體驗環節,大學生們跟隨采氣人員開展平臺巡檢。在焦頁14號集氣站、焦頁66號、5號、12號平臺,大家冒著高溫酷暑,與采氣工一道按照巡檢路線,查看設備運行狀態、記錄實時數據、倒換管線流程。重慶工程學院學生蔡汶芮向工作人員詢問集氣站設備操作情況,當聽說集氣站實現數字化管理,有先進的安防系統后,一個勁地“點贊”。
在楠木村的座談會上,焦石鎮能源辦相關人員講述氣田綠色開發以及當地經濟社會變化情況。大學生們圍繞“頁巖氣開發對當地生態環境是否有影響?”“頁巖氣開發后,給當地居民帶來哪些好處?”等話題展開熱烈討論。當聽到涪陵頁巖氣公司為當地修建快速物流通道、為村民修建水窖、為古樹和溶洞讓路的故事,大家紛紛點頭稱贊。
白天的實踐充實豐富,晚上的活動也精彩紛呈。大學生們在培訓和寫稿之余,開展了夜宿戰地野營房、籃球賽、焦石三環走一走、聯誼晚會等活動,加深了對會戰員工的了解,每一項活動都讓同學們樂在其中,難以忘懷。
中國青年報社高級記者,高級輿情分析師陳強,也是本次訓練營的校長點評道:“此次活動中,同學們創作的優秀作品,大大超出我的預期,中國石化對活動的精心安排,令我十分感動。我們將用好青年媒體、校園媒體,大力宣傳氣田綠色、高效開發和扎根大山、為國爭氣的會戰人,讓更多的人了解頁巖氣、支持頁巖氣開發。”
(戴瑩 操儀敏 黃慧 王彥)
標簽:全國大學生記者訓練營 涪陵頁巖氣田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