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藥裝備是制藥行業的“母機”,裝備技術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整個國家制藥水平的高低。在當前我國制藥行業格局生變,朝著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提升制藥裝備制造水平是重大挑戰。
*指出,制藥裝備行業是一個集制藥工藝、化工機械、自動控制、制造工藝、計算機技術等專業于一體的一個多學科、多專業交叉行業。制藥裝備制造并不是簡單裝備的機械工藝過程或機械加工過程,它的制造涵蓋母機、基礎件、成套技術裝備等多個元素。
母機:制藥裝備的心臟
其中,制藥裝備的母機是制造機器和機械的機器,處于產業鏈核心環節,包括數控機床、柔性制造單元、柔性制造系統、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工業機器人、大規模集成電路等。
可以說,母機是制藥裝備的心臟部分,擁有“高精尖”技術的母機有利于打造更高質量、高水平的機械。在當前自動化、智能化高速發展的背景下,母機行業還需要繼續走出半自動化的階段,實現全流程全自動的突破,朝著“專、精、特、新”的中高端方向轉變。
業內表示,母機在制藥裝備業發展中有其不可替代性,擁有高技術水平、整線自動化生產能力的母機,往往能在市場有更強的話語權。
基礎件性能指標低
基礎件則包括液壓、氣動、軸承、密封、模具、刀具、低壓電器、微電子和電力電子器件、儀器儀表及自動化控制系統等。
業內指出,國產制藥裝備的檔次目前還處于中、低端水平,尤其是基礎件存在致命弱點。因為基礎件性能指標基本為低等水平,很多裝備的質量和可靠性差、技術含量較低。雖然我國的基礎件產品出口量很大,但主要是勞動密集型的產品,價值低,技術附加值并不高。
據悉,國內的藥企為滿足生產的高要求,往往需要引進昂貴的進口基礎件配套,國產的基礎件市場占有率比較小。
我國基礎件為什么這么弱呢?一方面,我國基礎件生產企業規模比較小,經濟效益薄弱,雖然逐漸獨立于主機制造企業,但與主機制造企業相比,投入能力小、技術力量薄弱,使得市場上的基礎件呈現出低水平重復生產、不夠規范、低價競爭的局面;另一方面,國家對制藥裝備基礎件行業有力的政策支持少,行業缺乏統一的標準進行規范,使得基礎件行業整體水平一直難以提升。
因此,制藥裝備基礎件企業還需要加強研發投入,提升生產水平,同時需要政策給予行業更多的支持與規范。
成套技術裝備缺乏
制藥裝備的配套設備缺乏是很多客戶在購買制藥裝備時都會提到的問題。過去國內的制藥設備制造企業多以單機生產為主,能夠提供完整的成套制藥設備企業為少數,由于廠家不提供配套設備,客戶往往還需要另找其他廠家,在設備的穩定性、成本、售后等方面都存在一些壓力。
“客戶端設備間的兼容性比較差,穩定性也不好,增加了客戶對于設備后期維護的難度和維護成本。”業內表示,國內的制藥裝備企業經常以低價取勝,忽視產品外觀帶來的附加值,設備檔次不高,有的藥企寧愿花大價錢購買進口的成套設備。
隨著國內制藥行業的發展,對裝備成套性需求的擴大,傳統、單一的制藥裝備制造企業開始朝著成套制藥設備供應方案解決商方向發展,這也有助力國產制藥裝備地位的進一步提升。業內預計,到2020年,制藥裝備市場需求規模將超1800億元,屆時具備優勢的企業有望分羹更多市場份額。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