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地質勘探和資源開發主管阿列克謝·瓦什基維奇日前稱,2022~2023年,巴熱諾夫頁巖區的頁巖油將實現商業開發,生產盈虧平衡成本將達到8500盧布(約合18美元)/桶。值得關注的是,巴熱諾夫頁巖區的石油可采儲量是美國二疊紀盆地的數倍,加之僅次于中東地區的生產盈虧成本,這一地區的頁巖油氣革命一旦爆發,威力絲毫不遜于美國二疊紀盆地,對國際原油供應市場而言很可能又是一次大沖擊。
下一個二疊紀盆地
近幾年,美國頁巖油氣革命一直吸引著國際能源市場的高度關注,尤其是火爆的二疊紀盆地,它的每一個舉動都會引發原油市場的一次“小感冒”。然而,大眾卻忽視了美國之外還存在另一個頁巖油儲藏區,儲量甚至遠超美國二疊紀盆地,被稱為巴熱諾夫頁巖區。
巴熱諾夫頁巖區在俄羅斯首都莫斯科以東約2000公里處。俄羅斯石油地質研究院2016年的數據顯示,位于西西伯利亞的巴熱諾夫頁巖區陸上分布面積為132.2萬平方公里,比中國西藏自治區還要大近10萬平方公里。
據了解,巴熱諾夫頁巖油在埋藏深度、熱演化程度、儲層脆性礦物、孔滲等多項地質參數上,與中國長慶油田的鄂爾多斯盆地延長組頁巖油極相近,甚至在壓力系數、有機質豐度等方面更勝一籌。
總體而言,僅考慮頁巖油相關的地質因素,巴熱諾夫頁巖油可采資源總量豐富,生烴條件和儲集條件都已達到美國頁巖油成熟開發區的標準。
俄羅斯聯邦地下資源局2012年曾估計,巴熱諾夫頁巖區蘊藏1800億~3600億桶可采石油,相當于美國二疊紀盆地的4~8倍。
美國能源信息署(EIA)也曾對該區域進行評估,其預計巴熱諾夫頁巖區的頁巖油可采儲量達100億噸,這一數字雖比俄羅斯聯邦地下資源局的“保守”,但依然位居全球首位。
“冰封”多年的頁巖區
事實上,雖然巴熱諾夫頁巖區有匹敵美國二疊紀盆地的頁巖油氣資產,甚至勘探開采歷史可以追溯到1969年,但由于種種原因,該頁巖區一直處于塵封狀態。
開發初期,俄羅斯常規油氣資源豐富且具更低廉的成本優勢,導致巴熱諾夫頁巖區一直作為備用選項,投入和政策支持都有限,這為其后續幾十年頁巖油的沉寂埋下了苦果。直到2012年美國頁巖油氣革命爆發的刺激,俄羅斯能源部擬定加入全球頁巖油氣革命的發展計劃,希望平移美國的技術來開采本國頁巖油資源。于是,2013年俄羅斯政府出臺了稅收減免政策,鼓勵開采頁巖油,為具備先進開采技術和資金的西方石油公司進駐打開了通道。
事實證明,政策的出臺確實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效。這一時期,俄羅斯石油公司同殼牌、道達爾和埃克森美孚等多家石油巨頭簽署了共同開發頁巖油氣資源的協議。到2014年,巴熱諾夫頁巖區阿巴拉組采出的頁巖油達到75萬噸。
然而好景不長,美國的制裁改寫了俄羅斯頁巖油開發的命運,技術和資金的壁壘再次讓巴熱諾夫頁巖區的開發陷入停滯。
2014年以來受國際形勢影響,殼牌、道達爾和埃克森美孚與俄羅斯石油的合資項目基本全線停滯,只有Equinor(挪威國家石油公司)在俄羅斯的業務不受制裁影響,共同參與開發北極和非常規油氣項目。
雖然西方石油巨頭暫時撤離,但依然掩蓋不了巴熱諾夫頁巖區豐富的油氣潛力。2016年,巴熱諾夫頁巖區阿巴拉組在產垂直井有146口,按照活躍天數算,平均單井日產頁巖油10.8噸。而部分水平井進行分段壓裂后,有39口井初期日產量為10~40噸。
產量或相當于3個大慶
有跡象表明,俄羅斯已無法再忽視巴熱諾夫頁巖區的存在了。
2013~2015年,俄羅斯的石油生產由于新油田的投入達到峰值,從2020年起常規石油產量大概率會出現下滑。面對風云變幻的能源市場,5億噸以上的年產水平是俄羅斯不能逾越的紅線,故而提速開發巴熱諾夫頁巖區顯得尤為迫切。
據悉,俄羅斯政府希望,2025年前將難開采石油在全國石油總產量中的比例從目前的1%提高到10%,其中巴熱諾夫頁巖區便是首要開發的區域。
在此基礎上,俄氣旗下Bazhen技術中心于2018年7月成立。Bazhen技術中心在2018年利用本國技術在漢特—曼西斯克地區共鉆探10口井,均獲工業油流,且水力壓裂時間減少50%,單位生產成本減少40%。
除了技術突破,巴熱諾夫頁巖區位于俄羅斯石油運輸設施發達地區,具備大規模開發利用的基礎設施和外部環境。這預示著,巴熱諾夫頁巖區幾年內實現大規模商業開發或將是大概率事件。
俄羅斯科學院院士評估稱,到2040年,巴熱諾夫頁巖區頁巖油產量可達1.4億噸/年。這接近我國大慶油田巔峰時期的3倍。
未來不難看到,由于礦產開采零稅率政策的推進,到2020年后,俄羅斯油服公司可能全力開采頁巖油,屆時開采效率未必會低于美國。
石油三巨頭角逐升級
縱觀當下全球能源市場,美國、沙特、俄羅斯三方競逐格局已逐步形成。
2014年以來,美國依靠二疊紀盆地的頁巖油打破了原來國際油氣市場供應緊縮的格局,各國為搶占市場份額導致油價崩潰。接下來幾年,國際油氣市場陷入漫長的再平衡博弈過程。其中,以沙特以代表的歐佩克和俄羅斯采取減產的步步緊縮策略,而美國則不斷蠶食油氣市場份額。但目前來看,這種“陣地戰”或有向“拉鋸戰”轉變的傾向。
6月17日,俄氣石油董事長亞歷山大·久科夫表示,“歐佩克及其合作伙伴應開始增加石油產量來捍衛市場份額。每桶55~65美元的價格區間對俄羅斯石油生產商來說是可以接受的,一旦減產措施取消,公司可以迅速增加產量”。
事實上,以諸如巴熱諾夫頁巖區這樣的資源稟賦,俄羅斯在不受西方因素影響的情況下,到2035年很容易將產油量由目前的1130萬桶/日提高到1400萬~1500萬桶/日。屆時,俄羅斯將超越美國成為*大原油生產國。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