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英國脫歐、歐元區主權債務危機、數字化和人工智能領域遲滯不前等言論甚囂塵上,但全球化工業發展勢頭依然向好。雖然歐洲化工業占全球市場份額不斷下降令人擔憂,好在德國投資勢頭保持高漲,說明其全球競爭力依然強勁。而且,統計數據顯示,基礎化學品繼續扮演重要角色。
歐盟市場仍可期
與巴斯夫一樣,發達國家的諸多跨國化工公司紛紛拓展中國業務。目前,盡管中國經濟增長率有所下降,但仍明顯高于發達市場。中國的全球市場份額從1997年的6%增加至2007年的15%,2017年增長至37%。相比之下,歐盟同期全球市場份額幾乎腰斬,從31%降至28%,再降至16%。盡管這一發展似乎令人擔憂,但由于世界市場需求強勁增長,歐盟銷售額仍從3620億歐元增長至5420億歐元,年均增長率約為2%。考慮到2001年和2008年泡沫破裂造成的兩次銷售額大幅下滑,在產業結構整合的飽和市場,2%的增長仍舊健康。相比之下,20年來,美國同期年均增長率僅為1%,日本為-0.5%。
德國化學制藥行業情況類似,2015~2017年銷售額相對穩定,保持在2000億歐元,與全球發展保持一致。然而,由于2017年至2018年的營業利潤和凈收入下降,一些德國化工公司宣布將重點轉向更多與周期無關的產品。
德國化工業穩步發展,針對能源密集型,即成本密集型生產過程的投資依然持續。例如,僅存的氯堿電解廠從使用汞轉變為膜工藝。位于伊本比倫的新工廠于2018年投產,氯的年產能為7.5萬噸。蒸汽裂解裝置情況同樣保持穩定,多年來歐洲預計過剩產量達25%。然而多年來,德國8個地區13座產能可達570萬噸的蒸汽裂解裝置仍在運行。自2011年威廉港煉油廠關閉以來,煉油廠的產能僅減少約10%,目前原油加工量約逾1億噸。
投資活動仍高漲
近期,德國公布了化工業生產設施活躍的投資活動,包括基礎化學品、工程和高性能塑料、特種化學品和*終產品領域產能擴張。大約1/3的投資來自基礎化學品。
新建的3座異氰酸酯TDI和MDI工廠總產能達80萬噸。每座工廠投資都達數億歐元。在路德維希港新建的乙炔工廠年產能9萬噸,投資規模與上述相當。這表明,20世紀30年代興起的瑞普化工不僅為經營業務帶來了利潤,而且即使在成本敏感期,利潤也相當可觀。其他令人矚目的基礎化學品投資包括擴大赫斯特的氯甲烷、克雷費爾德—烏丁根的苯甲醇和甘多夫的環氧乙烷。
基礎化學品投資活躍,特種化學品則重在擴張。特種化學品每噸產能投資相對較高,主要源于其復雜技術過程的管理。例如,繼2012年擴建后,計劃到2021年將路德維希港的甲磺酸產量再增加65%。同樣引人注目的是,在萊茵費爾登和沃爾姆斯二氧化硅生產基地擴建方面的投資也不可小覷,達數千萬歐元。
高性能塑料的細分市場規模*小,馬爾的聚酰胺12新工廠是贏創迄今為止在德國的*大投資,金額高達4億歐元。
*終產品細分市場正在進行一系列投資,從而擴大產能。從化學專業的角度來看,那些通常不再進行化學轉化的產品一般會出售給企業,并附以品牌名稱。例如,該細分市場包括基于聚酰胺和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化合物或絕緣材料。甲基纖維素和維生素A等成熟產品的產能也在不斷擴大。
基礎化學品仍扮演重要角色
與許多預測相反,基礎化學品投資仍在繼續。投資的動因是確保各工廠的全球競爭力。
除了具有成本效益的生產外,汽車行業等客戶是許多投資的決定性因素。此外,近年來工資的適度增長和員工的高忠誠度為生產營造了良好環境。德國勞動力市場改革于2000年代中期生效,為企業提供了更大靈活性。得益于這些積極因素,德國化工業鞏固了其在歐洲市場的*地位。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