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氫燃料汽車上路“*后一公里”問題
在近日召開的2019遼寧氫能產業發展高峰會暨低壓儲氫燃料電池汽車全場景示范應用啟動儀式上,世界第一座車用低壓加氫站投入使用,進入推廣示范階段。與會*表示,作為氫燃料汽車發展基礎的加氫站在我國還屬于薄弱環節,此次建成的車用低壓加氫站使用固態合金儲氫技術,解決了氫燃料汽車上路的“*后一公里”問題。
如何解決氫能儲存問題是當前大力發展氫燃料汽車產業的關鍵。傳統儲氫方法有兩種。一種是用高壓鋼瓶(氫氣瓶)來儲存氫氣,但鋼瓶儲存容積小,還有爆炸危險;另一種是儲存液態氫,但液體儲存箱非常龐大,需要極好的絕熱裝置來隔熱。相比之下,低壓合金儲氫技術是一種新型簡便的儲氫方法,它利用儲氫合金來儲存氫氣。這些會“吸收”氫氣的金屬儲氫能力很強,單位體積儲氫密度是相同溫度、壓力條件下氣態儲氫的1000倍,即相當于儲存了1000個大氣壓的高壓氫氣。
據低壓合金儲氫技術聯合攻關單位——有研工程技術研究院蔣利軍研究員介紹,該項技術有效氫能儲存量可以達到93%,可以在20分鐘之內充入15.4千克的氫,而且充氫的壓力只有5.0兆帕。同時,其低壓合金儲氫及加氫系統、低壓加氫站操作便捷,相比于高壓儲氫加氫設備投資不到1/4,加氫壓力不到1/7,體積僅為1/3,整體安全性能大幅提升。相比于高壓儲氫,低壓合金儲氫技術無需使用高耗能增壓設備與高壓儲氣罐,簡化了加氫站建設,降低了車輛的運營成本,還提高了車輛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加氫站設備投入可比現有設備節約成本70%以上,占地面積由原先3000平方米大幅降至300~500平方米,也可對現有加油站和CNG加氣站稍加改造便可投入運營。
遼寧是富氫地區,葫蘆島市具有建設氫能源產業基地的先天優勢。當地氯堿化工企業航錦科技年副產氫達1萬噸;錦西石化制氫車間生產能力為5萬立方米/時,而企業本身只消耗3.5萬立方米/時,具有充足的氫能源生產能力,每小時可以滿足65臺氫燃料車輛需要。同時遼寧省內的中科院大連化物所是我國重要的氫燃料電池技術研究基地,一直承擔國家燃料電池課題研究,其下屬企業新源動力主要生產氫燃料發電機,具備為葫蘆島氫能源產業提供強大的科技研發支持的能力。此外,由深圳市佳華利道新技術開發有限公司聯合北京有色金屬研究院、太空科技南方研究院合作攻關,首輛裝配有低壓合金儲氫系統的公交車也已下線。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