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環氧乙烷市場“跌跌不休”,不復往日輝煌,市場價格徘徊在近3年的低位,行業競爭日趨激烈。
步入產能過剩
據山東瑞陽化工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春明介紹,環氧乙烷因性質活潑,易燃易爆,工藝要求較高,運輸也不易長途,具有較強的地域性。我國環氧乙烷行業發展迅速,2012~2018年,產能年均增速達18.8%.此前我國環氧乙烷產能大都集中在中石化、中石油那里。隨著民營企業的崛起,民企的環氧乙烷產能已經在行業占有一席之地。國有石油化工企業合計產能為232.5萬噸,占比49%;民營化工企業產能總計157萬噸,占比33%.
伴隨著民企的大量參與,同行業之間的競爭變得更加激烈,原有供需局面被打破,在市場競爭的角逐之下,行業利潤水平也受到威脅,產能過剩的結局難以避免。吉化環氧乙烷裝置負責人王皓表示,因行業過剩導致產能閑置,去年裝置開工率僅為66.5%.
王春明表示,雖然近幾年投產的環氧乙烷裝置均可與乙二醇切換生產,這一靈活性對于產業鏈平衡風險具有明顯的積極作用,但考慮到乙二醇行業的景氣度同樣有所下降,尤其是2019年以來因供應過剩導致的價格大幅下滑,環氧乙烷轉產乙二醇轉嫁風險的意義正在逐漸變小。只能走獨木橋的環氧乙烷行業的壓力愈來愈大。
業內人士表示,當前環氧乙烷已進入去產能化的調整期,小產能、老舊以及盈利能力較差的裝置,逐漸面臨被淘汰的危險。近幾年,如玉皇化工、開元生化等部分民營企業小產能裝置已持續處于停產狀態。
一方面面臨產能被淘汰,一方面未來依然有大量的新增產能釋放。除部分以前已有計劃的產能外, 加上“十三五” 期間國內大型煉化一體化項目中乙烷裂解制乙烯項目中包含的環氧乙烷產能,至2022年我國計劃新增產能至少有187萬噸/年,屆時行業運行壓力會進一步加大。
需求增速放緩
據了解,環氧乙烷主要下游消費領域是聚羧酸減水劑單體和非離子表面活性劑行業,分別占環氧乙烷實際消費的43%和35%.
一家減水劑生產企業副總汪先生表示,去年聚羧酸減水劑單體行業對環氧乙烷的年消費量在120萬噸左右,非離子表面活性劑行業對環氧乙烷的年消費量近百萬噸。其次是乙醇胺行業,占比11%.他說,聚羧酸減水劑單體行業生產企業較為分散,對于環氧乙烷的議價能力薄弱。去年,中國聚羧酸減水劑單體生產企業約50家,總產能約280萬噸/年,年產量約138萬噸。非離子表面活性劑行業產能230萬噸/年,規模以上的企業數量占比很少。
業內人士認為,聚羧酸減水劑單體及非離子表面活性劑兩大行業企業數量較多,地域分布也較為分散。目前,聚羧酸減水劑單體行業也處于供應過剩狀態,伴隨著房地產行業的降溫,下游減水劑行業也進入了冷卻階段;非離子表面活性劑行業景氣度同樣不高。上述兩種產品近幾年來擴能腳步放緩,低至年長率5%以下。
加之市場競爭比較激烈,部分技術水平較低、產品單一、研發能力不強的表面活性劑企業逐漸被迫減產甚至停產,而一些高技術含量、高產品質量以及具有特殊功能的特種表面活性劑品種產能仍顯不足。
汪先生表示,由于上述兩個行業盈利能力不足,科技投入和研發能力受限,產品更新換代步伐緩慢。如果產能釋放步伐后期繼續放緩,對于高速增長的環氧乙烷行業來說,下游未能同步跟進,將成為產業鏈健康有序發展的羈絆。
切實提升競爭力
如何才能破解這一困局,業內人士認為,配套上游原料產品可有效降低成本,是提高競爭力的一個有力舉措。
吉林道特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遲寶淳表示,目前國內生產環氧乙烷工藝路線主要有兩條:一條是用乙烯氧化,另一條是MTO方法。環氧乙烷利潤水平主要取決于產品的銷售價格及原材料價格的價差。配套上游的環氧乙烷大多數成本較低,利潤水平要更高一些,對于同樣的市場來說,無疑更具競爭力。
此外,配套新型且高附加值的下游產業鏈,是環氧乙烷行業發展又一提升競爭力的關鍵所在。遲寶淳認為,在環氧乙烷行業產能過剩的情況下,企業下游配套高附加值的產品成為了產業鏈發展的趨勢。然而當前環氧乙烷生產企業中配套下游產能的較少,僅有少部分企業配套了下游聚羧酸減水劑單體、乙醇胺、乙二醇醚等。雖然對整體市場供應的消耗量較為有限,但在環氧乙烷供應過剩的情況下自用生產下游,對于企業平衡風險依然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
遲寶淳表示,環氧乙烷是重要的精細化工原料,國際現有環氧乙烷下游產品5000多種,而我國僅開發出300多種,品種和產量均滿足不了國內市場需求。
業內人士呼吁,環氧乙烷行業相關科研機構要加大科技創新力量,整合資源,大力開發環氧乙烷在洗染、電子、醫藥、農藥、紡織、造紙、汽車、石油開采與煉制等眾多領域的應用,產業鏈上下游更應提前考慮合理布局。上下游企業應協同發展,在進一步優化傳統下游行業的基礎上,加大力度開發新型下游需求,以保證環氧乙烷產業鏈長足穩健地發展。
標簽:環氧乙烷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