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下半年化工市場展望⑦
縱觀PTA上半年市場,價格整體高于去年同期,尤其是整個產業鏈的利潤均向PTA傾斜,生產廠家獲利良好。業內人士認為,下半年受“金九銀十”提振,PTA市場或有亮點表現,利潤將繼續維持高位。
緊平衡仍將繼續
對于下半年的市場,金聯創分析師邱倩倩表示,供應面對PTA市場走勢影響較大。上半年,PTA產能釋放有限,尤其是經過近兩年的去產能,供需關系得到有效改善。不過,下半年新鳳鳴220萬噸/年PTA裝置投產,或對市場形成利空影響,但下游新增產能的同步跟進將削弱這一利空,市場或依舊維持上半年的緊平衡狀態。
山東瑞陽化工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春明介紹,我國PTA行業產能集中度較高,因此生產廠家控盤能力強。進入7月份,傳出業內龍頭供應商利用產能優勢囤積現貨且利用期貨工具操縱市場遭舉報的消息。且不論消息真假,但國內大部分產能集中在幾大生產商手中確是事實。據統計,預計到2021年,四大PTA工廠將合計擁有3805萬噸/年的產能,占據國內總產能的半壁江山。
從上半年的市場走勢也不難看出,檢修、限產甚至回購現貨已經成為PTA廠家應對市場、擺脫不利局面的調控器。上半年華東PTA現貨市場均價在6301元/噸,處于近3年的高點。下半年,針對需求淡季以及產能增加等利空影響造成的市場低迷,廠家或將繼續采取控貨挺價等舉措。業內人士認為,PTA市場下半年整體行情依然值得期待。
高利潤有望延續
從3月份開始,PTA利潤空間加大,多數時候噸產品利潤在1000元以上,甚至摸高至1500元,在整個產業鏈處于高利潤位置。
對此,中宇資訊分析師表示,PTA獲利頗豐的重要因素是受大連恒力PX裝置投產影響,原料價格大幅下降,讓利給下游產品。
據了解,今年3月份,大連恒力第一套250萬噸/年PX裝置正式投產;5月上旬另一套225萬噸/年PX裝置也投料生產,總產能高達450萬噸/年,占我國總產能的24.3%.大連恒力一躍成為國內龍頭企業,也是全球*大的PX生產企業。
“新裝置投產之前,我國PX對外依存度達到50%以上,市場話語權較弱,產業鏈的利潤基本集中在PX產品上。大連恒力裝置投產后,亞洲PX市場供應直接轉向過剩,價格一落千丈,盈利能力大打折扣。”王春明分析說。
王春明表示,下半年依然是PX產能集中釋放期。中化弘潤60萬噸/年、海南煉化100萬噸/年PX裝置將相繼投產,預計PX市場難以回暖,大部分時間處在盈虧平衡線附近的可能性較大。
業內人士認為,PX市場下半年難以有向好的表現,因此整個產業鏈的盈利或將繼續集中在PTA產品上。
低需求形成拖曳
中宇資訊分析師安光表示,聚酯作為主要下游,上半年產能釋放達到130萬噸,高于PTA的100萬噸新增產能。近期桐昆及新鳳鳴共計118萬噸/年聚酯新產能計劃投放,將增加對原料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削弱PTA新產能釋放帶來的利空影響。
王春明認為,短期來看,聚酯工廠庫存維持低位,開工率在90%左右;聚酯成品庫存較低且產品生產理論上微幅盈利,對PTA的剛性需求穩定。但終端紡織市場不旺,或對下半年PTA市場形成拖累。
據了解,坯布庫存持續維持在42天左右,加之中美貿易摩擦的不確定性以及傳統需求淡季的雙利空,導致紡織市場心態謹慎;滌絲庫存轉移至終端工廠,但難以順利轉化為終端訂單,目前來看PTA-聚酯環節的火熱炒漲勢頭已經無視了終端紡織市場的平淡現狀。
王春明表示,終端下游將在“金九銀十”有亮點表現,助推PTA市場摸高。但四季度又進入需求淡季,屆時PTA市場或回調整理。
從宏觀環境看,中美貿易戰影響了我國紡織行業出口。1~5月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995.89億美元,同比下降2.23%.雖然目前中美貿易摩擦有緩和跡象,但來自美國的大規模新增紡織服裝訂單并沒有出現。特朗普在白宮內閣會議聲稱可以對中國商品加征更多關稅,對PTA市場產生的利空不容忽視。
金鴻控股出售20余家公司股權
鐘正
中化新網訊 為進一步緩解資金壓力,金鴻控股加快了對旗下資產的處置速度。7月18日晚間公告顯示,公司正籌劃資產出售,目前與交易方中石油昆侖燃氣公司就交易結構、付款條件、付款時間等方面已達成初步一致,擬出售資產包括泰安港泰基礎設施建設有限公司80%股權、泰安港新燃氣有限公司74%股權等17家公司的股權資產,交易預計構成重大資產重組。
就在同一天,金鴻控股宣布與天津新奧燃氣發展有限公司簽署《燃氣項目股權轉讓協議補充協議》。將擬出售公司由金鴻華東、黑龍江投資、金鴻東北變更為壽光樂義華璽天然氣利用有限公司(簡稱樂義華璽)等4家公司。
而就在5月份,金鴻控股宣布將旗下子公司蘇州天泓燃氣有限公司80%股權轉讓給大通燃氣。短短半年的時間,金鴻控股宣布出售的公司已經超過20家。
金鴻控股7月12日發布的半年度業績預告顯示,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預計為1.1億~1.5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60.44%~182.42%,主要原因為上游管道氣供氣量減少,門站價格提高,公司為了保證供暖季氣量供應采購部分高價氣及LNG彌補缺口,致使綜合采購成本上升,同時公司折舊費用增加導致公司毛利率下降。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