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儀器網 行業動態】“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安全一直受到人們的關注。當然,生鮮產品、外賣餐食的質量安全與消費者切身利益休戚相關。目前,冷鏈物流作為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已深度融入各產業鏈的核心環節當中,成為助力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環節。但是冷鏈行業仍然面臨著亟待解決的“痛點”,比如冷鏈配送“最后一公里”。
受到新零售以及消費升級的驅動,人們對冷鏈生鮮產品的需求也越來越多,國內冷鏈市場也得到迅速發展。目前,我國的冷鏈市場規模在2500億元左右,預計到2020年,市場規模可以達到4700億元,年復合增速20%以上。可見,冷鏈物流市場發展前景十分廣闊。不過,國內冷鏈市場整體發展水平仍然低于國外。
根據有關數據顯示,我國生鮮產品冷鏈流通率在物流過程中采用冷鏈物流的比重大約34%,冷藏運輸率40%左右,與發達國家水平差距巨大。并且我國人均冷庫、冷藏保鮮設備等占有量仍處于較低水平。
與此同時,我國冷鏈行業仍面臨著亟待解決的“痛點”,比如冷鏈配送“最后一公里”。由于冷鏈系統不完善,配送中“斷鏈”、“脫冷”現象,影響生鮮產品等質量安全。
近日,又有消費者反映,網上購的冰淇淋到手都化了,或已有所“軟化”。鮮牛奶、水果也沒有保溫包裝,如泡沫箱和冰袋。另外,也有生鮮產品帶有保溫盒,但是沒有冰袋或者冷凍液已經化作液體等等。更有甚者,一些需要低溫貯運的外賣餐食,其外賣送餐箱里少見干冰、冰袋等。因此,不少消費者對生鮮產品或者外賣餐食的質量安全甚是擔憂。
筆者了解到,在整個冷鏈物流服務鏈中,可以說“最后一公里”是其中最難的環節。那么,如何打通“最后一公里”,更好地保障消費者“舌尖飲食安全”呢?
首先,提升配送時效。相比其他物流領域,生鮮、外賣餐食“速度”是標配,對冷鏈配送時效要求特別高。而冷鏈快運車、電動冷藏車等提高配送時效的同時,也為“最后一公里”冷鏈配送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其次,配置專業的冷鏈設備。據了解,某物流采用全程冷鏈運輸以及專業定制的生鮮箱子,能夠很好地起到鎖鮮的效果,同時又可循環使用、綠色環保。再如,一家外賣平臺推出了冷熱雙溫箱,采用干冰袋制冷,可以滿足冷、熱食配送對溫度條件的要求,例如,冰淇淋等產品-18℃以下的冷凍條件,以及滿足冷飲0-4℃的冷藏需求。
最后,創新冷鏈物流新模式。《關于推動物流高質量發展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意見》中明確指出,發展如“生鮮電商+冷鏈宅配”、“中央廚房+食材冷鏈配送”等冷鏈物流新模式。另外,也有企業采取“冷鏈預配送+微波光波復熱”的冷鏈模式,通過對傳統配送外賣餐保鮮模式的升級,尤其解決了夏季餐食因配送時間長,或者送餐箱無保溫手段等影響質量安全。
編輯點評:食品安全問題已經是老生常談的問題了,但即使已經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商家也十分注意食品的安全衛生要求了,在一些細微的領域,食品質量問題還是層出不窮。最明顯的就是在運輸途中,如果沒有良好的冷凍設備將食品保持在一定的溫度內,食物很容易因為溫度的上下浮動而使得微生物重新恢復活性。為了使得食物不在運輸途中被污染,冷鏈運輸行業不斷發展壯大,相信只要將冷凍機、保鮮箱等儀器用到實處,冷鏈行業將能得到良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