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國內三大石油公司加快油氣勘探合作的步伐,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國海油三家油企陸續簽訂上游合作框架協議,這將有利于我國油氣行業發展,助力國內油氣增儲上產。
7月初,中國石油與中國石化就塔里木盆地、準噶爾盆地和四川盆地簽訂聯合研究框架協議,涉及雙方探礦權81個、總面積約30.58萬平方千米。幾天后,中國石化宣布與中國海油就渤海灣、北部灣、南黃海和蘇北盆地簽訂合作框架協議和聯合研究協議,共涉及雙方探礦權19個、面積約2.69萬平方千米。
中國海油副總經理 徐可強:這次合作主要是想通過利用我們現有的地質資料和科研成果,搭建起我們信息共享、資料共享和科研成共享這樣一個平臺。從而使我們共同攻克,海上勘探開發所共同遇到的難題,進而推動中國海上油氣勘探開發的增儲上產。
當前我國油氣資源對外依存度高,加大國內油氣勘探開發力度刻不容緩。目前,國內油氣勘探區塊構造日趨復雜、 勘探工程成本剛性上漲,三大石油公司密集合作,將有利于提高各自的勘探開發效率,改變國內油氣依存度不斷攀升的現狀。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家對外開放研究院教授 董秀成:三大石油公司是在應該說是競爭和合作兩種關系并存,現在強化這種合作關系,目的其實就是大家相互互補,集中力量,在勘探領域找到足夠的資源,能夠在比較短的時期內,把增儲上產這個目標能夠實現。
目前,我國是世界上*大的能源生產國和消費國。繼2017年我國成為世界*大原油進口國后,2018年我國又成為世界*大的天然氣進口國。我國石油天然氣領域的對外依存度逐年上升,提高我國能源安全和資源保障能力迫在眉睫。
行業加速開放 倒逼三大油企合作
隨著油氣行業開放力度加大,外資和民營企業準入限制放開,在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下,也在倒逼三大石油公司合作,助推油氣行業技術的進步。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發布的《外商投資準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2019年版)》取消了石油天然氣勘探開發限于合資、合作限制,并將于7月30日施行。這是中國首次對外資全面開放油氣產業上游領域。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家對外開放研究院教授 董秀成:外資進入中國的上游勘探開發,它既可以合作,也可以合資,甚至可以獨資。把過去所有的限制都取消了,實際上是凸顯國家全方位對外開放的決心。
我國以往油氣體制改革總體以下游開放為主,包括煉油產業開放、成品油批發、倉儲和零售等業務的開放。由于油氣上游涉及國家油氣資源和礦業權,與能源安全密切相關,我國一直持謹慎態度,這次開放石油天然氣勘探開采將吸引更多的資本和技術進入這個行業。 同時,正在推進成立的國家管道公司,將向第三方開放基礎設施。輸油輸氣管道限制的解除,也解決了新進企業的運輸問題。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家對外開放研究院教授 董秀成:上游勘探開發長期是處于少數國有大型企業控制這樣一個局面。那么這次開放,除了外資以外,其他的國內的其他企業包括國有和民營企業也可以進入,實現一種競爭的這種格局。競爭越激烈,對于傳統的這些企業,比如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公司,他們能夠進一步提高效率,提高管理水平,降低成本。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