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11日-12日,“第八屆中國食品與農產品安全檢測技術與質量控制國際論壇(簡稱 CFAS 2019)”在南京曙光國際大酒店盛大召開。大會繼承發揚前七屆的專業特色和學術風格,圍繞“交流、促進、安全、健康、營養”的主題開展學術交流和展示活動。作為食品與農產品安全行業的盛會,此次大會吸引了眾多專家學者前來探討分享食品安全行業的檢測技術及研究成果。其中,來自南京大學的許丹科教授帶來了題為《可視化生物芯片技術在食品農產品檢測中新進展》的精彩報告。
南京大學 許丹科教授
會議伊始,許丹科教授為我們簡要介紹了微陣列生物芯片。該芯片將大量生物樣品有序地固化于支持物的表面,組成密集二維排列的微型器件,能對生物分子,細胞和組織中靶分子進行快速并行處理和分析,具有高通量、體積小、集成化、信息多等特征。隨后,許丹科教授列舉了基因芯片和蛋白質芯片在食品安全分析方面的應用。上述兩種芯片可實現對食物過敏原、非法添加劑、轉基因食品等的檢測。
接下來,許丹科教授重點闡述了食品農產品檢測用可視化生物芯片系統。該技術采用競爭免疫法檢測樣本中的殘留獸藥、添加劑及生物毒素等,通過樣本中的待測物和在微陣列上的探針與抗體反應,采用納米顯色液呈現可視化結果,并用微陣列生物芯片檢測儀自動讀數據。檢測項目包括抗生素殘留、生物毒素、添加劑、激素生長促進劑等多種指標。樣本種類包括蜂蜜、肉制品、乳制品、水產品等。可視化生物芯片具有高通量、多靶標、智能化、可視化、易操作、低成本等優勢。
就如何利用上述檢測方式進行數據的采集與分析,許丹科教授做了簡單的論述。第一步:將反應后的芯片板架正確放入掃描儀中,點擊“掃描芯片”;第二步:選擇實驗檢測區域,包括標準品、樣品的選擇,確定標準品濃度,然后點擊“選擇完成”;第三步:填寫檢測單位,樣品,檢測人員等信息,勾取“自動輸出報告”,點擊導出報告;第四步:輸出數據報告。
在質譜芯片的研究策略中,許丹科教授介紹了MALDI MS檢測和ESI MS檢測兩種檢測技術。其中,MALDI MS檢測是一種一次性的質譜芯片,它結合免疫親和分離,可實現多獸藥殘留的定量分析。而ESI MS檢測則是一種具有樣品分離富集功能的微流控芯片,可實現多獸藥殘留的在線定量分析。
接著,許丹科教授為我們展示了一次性陣列質譜芯片示意圖、陣列質譜芯片的內標定量分析的折線圖以及微流控芯片在線檢測示意圖,具體情況如下所示:
一次性陣列質譜芯片示意圖
陣列質譜芯片的內標定量分析
微流控芯片在線檢測示意圖
會議尾聲,許丹科教授把儀器分析方法與快檢分析方法進行了比較。從中我們了解到,儀器分析方法是基于分子的特征譜學,快檢方法是基于分子的特異性反應。這兩種檢測方法的核心為生物分子的識別。關于上述兩種檢測方法的優勢與局限性的比較,具體內容如下表所示:
儀器分析方法與快檢分析方法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