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國內空氣質量已成為熱點話題,在多年的輿論壓力下,“藍天保衛戰”不僅在全民內部打響,更是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越來越熱銷的空氣質量檢測儀,空凈儀器,PM2.5智能口罩等等,多角度的體現了空氣質量對全民生活品質的影響。
移動空氣監測器
通常大氣污染物的研究采用的是靜態空氣監測點的數據,伴隨著技術進步,環境監測車出現了。其最大的優點就是可以做到移動監測,及時監測到污染區域的具體數值。但是,每輛探測車包括氣溶膠激光雷達、黑探儀、風雷達等各種設備,一臺造價高達上百萬元,使其在大范圍推廣上遇到問題,因此找到一種更加便捷的移動監測手段成為當前的重點。
今年7月,浙江麗水市生態環境局引進了基于車載監測器的大氣移動監測系統,對市區空氣質量進行全方位、實時性的監測管理。目前,全市已有20輛出租車頂燈內安裝了移動空氣監測器,同時監測PM2.5和PM10兩項指標。獲得的數據生成空氣質量熱力圖,市民可以隨時查看。這種做法在浙江省尚屬首次。
移動空氣監測器由兩個取樣口、傳感器、GPS通訊模塊等組成,主要針對PM2.5和PM10兩種空氣固體懸浮物進行實時監測,每秒鐘都有數據傳輸到后臺。
以往,城市空氣PM2.5和PM10數據,一般來自于國控監測站,這些監測站點位置固定,數量較少。目前,麗水市區固定的監測點有3個,監測的是較大區域內空氣質量的平均狀況,設備安裝在離地面大約15到20米高的樓頂。
相對而言,出租車頂燈的監測高度與行人呼吸范圍相近,尤其對于特定區域,比如工地、居民區等,可以獲得更高密度的數據來反映局部空氣質量情況,與固定監測站形成有效的點面結合,實現有效互補。
前期,麗水生態環境局與麗水市長運出租車公司合作,在20輛出租車上安裝了設備,生態環境局給車主一定的補貼,但同時對出租車的出勤率也提出了要求。目前,20輛出租車每天行程近4000公里,可覆蓋95%以上的城區機動車道路,通過多車接力可實現24小時連續監測。
新技術有助于更準確地監控環境質量。根據監測數據和位置信息能描繪出一幅精確的城市空氣質量地圖,實現道路、街道污染排名,可以將污染治理責任落實到具體的責任部門,進一步推動空氣精準管控。同時,還有助于研究工地揚塵、黑煙車、道路揚塵、交通高峰產生顆粒物污染的規律,使網格化監管真正細化到每個社區、每個路段,避免了死角和盲區。
(資料來源:電子發燒友網,中國環境報,浙江新聞)